四川“三十六计”稳增长 “回旋”底气正提升
GDP增速7.4%的表现虽然不再惊艳,但对于经济总量2.85万亿规模的四川而言,一季度的平稳开局足以确保西部经济引擎动力不失。继2014年“稳增长十六条”之后,四川再度推出稳增长“三十六计”。尽管下行压力仍在增加,但身处中国经济“最大回旋余地”的西部,“领头羊”四川的经济底气正在回升。
传统产业止跌回升积极因素正在聚集
传统经济正在生与死中接受洗礼,有许多已不再是市场和资本的宠儿。然而在四川,依然有一批传统企业在行业寒冬之际苦练硬功,降本增效,默默发掘着属于自己的春天。“我们先后投入20亿元技改资金,将矿石回收率提升了九成。过去浪费的资源,如今成为企业的宝库。”四川龙蟒矿冶公司总经理张玺说。尽管钢铁已成“白菜价”,但这家全国最大的钛白粉企业依然保持了盈利。
坚持转型升级,使得四川部分传统行业逐步走出低谷,成为一季度四川经济平稳开局最大“功臣”。四川立足自身优势确定的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超过37%,成为一季度工业经济最大“亮点”。
在国家科技城绵阳,三位“80后”创立的“牛斗网络”,通过为中小企业做电商代运营服务,不到三年收入年均增长200%。“日益火爆的电商市场正是创业‘蓝海’。”27岁的创始人蒋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行政审批取消、下放、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为四川经济提供了澎湃新动力。一季度新增企业超过17万户,增长超50%;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新兴业态增幅超过20%。尽管转型阵痛仍在持续,但积极因素正在聚集。
“三十六计”稳增长主动作为迎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从年初开始,省级领导带队深入市县、企业展开密集调研;11个经济督导组走访全川105个县,收集基层和企业反映问题近千个。
来自经济运行第一线的诉求,汇集成了2015年四川稳增长、促改革的36条具体措施,力图化解资源价格、融资、投资和消费四大领域的矛盾。
针对企业负担较重的呼声,四川全面推出电、气等资源要素价格管理改革,大幅降低省级电网大工业用电价格。据测算,今年四川工商业降低电力、天然气使用成本将达61.5亿元,力度空前。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四川省明确提出在市州和有条件的县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为促进投资,四川明确要求规范执行各地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土地、财政保障。
为扩大市场,四川今年将举办500场“惠民购物全川行动”、14场“川货全国行”和150余场“万企出国门”活动,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经济转型的矛盾。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区域经济学家盛毅认为,从2014年的“十六条”,到今年的“三十六计”,四川稳增长的决心一以贯之,经济活力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释放。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构建内陆开放前沿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地理交汇点,四川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的开放大格局,产业和区位优势正在凸显。“无论是推动天府新区升格国家级,还是解决长江上游大件运输关键的岷江航电开工,以及成都第二机场、蓉欧快铁等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四川内陆开放前沿的吸引力正在提升。”盛毅表示,“这是四川经济最大的战略机遇。”“四川已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最佳目的地之一。”在刚刚举行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上,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汉内洛蕾·克拉夫特说,“我们在信息技术、装备机械和汽车制造业上的合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签约投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纷纷派出重量级人物参会,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微软中华区首席运营官罗格等人看好四川投资前景,诺基亚更是将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了四川天府新区。
“欧洲企业正在走出经济低谷,我们对中国西部非常感兴趣。”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中国总代表聂延铃说,“法国企业非常希望在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找到合作契机。” 记者 杨迪 胡旭(新华社成都5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