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护士成"瘾君子" 戒毒所里挣50元工资寄父母

18.02.2016  11:04

  四川在线消息( 陈静 四川日报记者 庞莹)“爸妈,新年快乐,你们的恩情让我用实际行动来报答。”2月17日,家住川西某市的张承夫妇收到一个特殊的“红包”。“红包”是来自德阳市黄许镇的汇款单。汇款单上的留言落款是他们的女儿,正在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的张茵。由管教民警代办,这封特殊的新年礼物飞跃百余公里来到了张承面前。

  新年红包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进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近21岁的戒毒人员张茵,听她走出毒品漩涡的心路历程。

  从白衣天使沦为“瘾君子

  张茵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卫校毕业以后,她在当地人民医院当上了护士。然而,从小娇生惯养的她根本受不了工作的艰辛。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又换到妇幼保健院上班,轻松了下来,她又开始嫌工作枯燥无趣,便以备考护士资格证为由,辞去了第二份工作。

  没有了工作的束缚,每天多出了大把的时间不知怎么打发,张茵开始约朋友逛街、喝茶、玩。在朋友聚会上,她开始接触到了毒品,并成了它的奴隶。还结识了同样吸食冰毒的男友。“和他在一起后,天天都要吸才行,一天没有碰就浑身不对。”这时,张茵才意识到对毒品上瘾了。

  很快,张茵吸毒的事被家人知晓。“家里想了很多办法帮我戒毒,送去戒毒机构。爸爸甚至把我赶出家门,不过妈妈每次都偷偷的给我生活费。”发现张茵再次吸毒,父亲狠下心拨打了派出所的电话,让民警带走了女儿。2015年10月27日,张茵被送至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

  早上六点半起床,参加学习,康复训练,习艺劳动……才进戒毒所,半军事化的管理让这个有“公主病”的女孩很不适应,每天以泪洗面。她拒绝参加大队上组织的戒治活动,个人的起居也需要别人帮忙完成。父母探访时,她埋怨父亲将她送进来,丝毫没有认识到吸毒的危害。

  张茵成为了所在大队的重点管教对象。大队长郑雪红是一个有丰富管理教育经验的民警,对于张茵在对民警教育矫治工作的排斥,她并没有立即让民警出面,而是安排了一名经历丰富、人情练达的戒毒学员李瑶帮助她。

  “姐本来有个美好的家庭,因为吸毒,父母被气得生重病去世,丈夫也离开了我。你还年轻,要早日解除毒瘾,回家好好过日子。”李瑶便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帮助张茵。

  慢慢的,张茵的态度开始有所软化。郑雪红看准时机,对她开展攻心教育。“我觉得我还是个孩子,不适合在这种地方。”没想到,幼稚的张茵丝毫没有认识到强制隔离戒毒的严肃性。

  昔日“娇公主”今日戒治之星

  郑雪红又不动声色的安排另一名年轻的戒毒人员,17岁的琳琳与张茵一起戒治。琳琳从自己的经历说起,包括毒品的种类、不同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毒品对社会的危害等,侃侃而谈。听着琳琳坎坷的遭遇,看着她积极的戒治态度,张茵沉默了。

  郑雪红抓住机会,向张茵普及法律法规,举实例讲毒品的危害,鼓励张茵树立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一次谈话,两次谈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茵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学起,叠被子、洗衣服、整理内务;课堂上开始有她的举手回答的身影;康复训练中,她不折不扣的完成训练科目。张茵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意识到那个逃避戒毒的自己的自私和愚蠢。

  看到张茵的变化,郑雪红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对父母、对家庭的依赖,无自我、无责任感是阻碍张茵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张茵在思想上独立列入了郑雪红的工作计划。

  在管教民警和队上其他戒毒人员的帮助下,张茵参加习艺劳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因为技艺不熟练,一个月后,张茵只挣得50元工资。这对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习惯的张茵来讲,50元甚至不够一顿饭钱。

  张茵开始否定自己的努力,打退堂鼓,郑雪红从侧面鼓励她。“你看,这是我给妈妈织的手套。她70多岁了,冬天总是起冻疮。”春节期间,郑雪红特意将送给母亲的礼物拿给张茵看。民警的这一举动让张茵很受触动。那一晚,张茵失眠了,二十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一一涌上心头,辗转反侧中,她做了一个决定,将亲手挣的工资作为新年红包寄给父母。

  第二天,张茵将想法报告了大队。经过报批后,民警伍玉婷帮忙将这个“新年红包”电汇给了张茵的父母。

  “父母给予我太多,我无法回报。这五十元钱虽不多,却是我第一次用双手回赠父母。我只有好好戒毒,重新活一回,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养育之恩。”张茵说。

  (文中除民警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