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核电四厂沦为政治牺牲品 历经20年最后封存
相隔六年,马英九当局于26日再度召开能源会议,希望就“核四”争议进行讨论。过去几年,朝野之间对于此议题的纠缠不休,使得“核四”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了,更是成为政治攻防战中的一个焦点。
“核四”开发案在岛内备受争议
龙门核能发电厂(2009年3月3日以前称为第四核能发电厂)是一座位于台湾新北市贡寮区的核能发电厂,因所在地名“龙门”而得名,由台湾电力公司兴建、经营。因为是台湾的第四座核能发电厂,故又简称为核四或核四厂。
台湾目前有三座核电站,但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因此,第四核电站应运而生,但一直以来命途多舛。1984年,台当局评估认为,台湾应该建第四座核电站,保证用电安全。1992年,台当局开始执行这一兴建计划,但遭到民进党的反对和抗议。1997年,核四正式开建,至今18年仍未完成,系统完工率80%左右。2014年,台湾民间举行“反核四”大游行,马英九政府被迫妥协:第一,核四封存、停工;第二,尽速召开能源会议,确保未来供电安全。
而此次能源会议的主题为“未来电力哪里来”,即是希望透过能源会议的平台,找出台湾中长期能源发展方向。事实上,检视台湾的供电现况,就“备转容量率”与“备用容量率”两项评估电力供应稳定的指标而言,去年均已亮起红灯。尤其去年9月15日到19日,是自921大地震造成全台大停限电后,15年来台湾供电最吃紧的一刻。
虽然台湾用电处于吃紧状态,但多年来岛内反核的声音不绝于耳,由于台湾处于地震带,民众担心台湾的核电厂会因地震而受损,从而发生辐射事故,如同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灾一般。但是台电表示,台湾是风灾及地震的多发地区,台电在建造核能电厂等公共设施时,特别注意预防地震及台风等天然灾害。目前台湾的核电厂可以承受8级大地震。
费时20年 像是开了一个昂贵的玩笑
“核四”自1999年动工以来,台电公司共投入近3000多亿(新台币,下同),目前一号机通过安全检查,二号机停工。虽然“核四”不投入营运,但仍需巨额维护费,封存首年的费用就达13亿,今后每年封存费12至13亿元。“核四”从停工到复工,最后到封存,历经20年,像是跟大家开了一个昂贵的玩笑。
由于台湾逾98%的能源要自岛外进口,加上煤及油价高涨,减排等压力,核电已成为台湾难以回避的议题,甚至这个议题成了民进党的“杀手锏”。
自2000年台湾岛内实现首轮政党轮替之后,由民进党主导的“行政院”曾一度废止李登辉时期已在兴建的“核四”,后遭“立法院”反制,于2001年复建。复建工程几经延期,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引发台湾民众对自身核安全的关切。台湾“反核”团体先后发起多场大规模抗争活动,要求台湾当局停止开发核能。民进党为谋求政治利益,也再次大打其“反核”牌,蔡英文趁机提出建立所谓“无核家园”的主张,试图“借核打马”。在绿营的操弄下,核安全问题已经变为了一种政治内斗与政争。最后,“核四”争议因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的绝食达到最热点,马政府决定将其封存。
台湾倘若“废核”,则要承受较高的电费。改用天然气发电,电价会涨4成;改用离岸风力发电,则涨5成以上。而天然气发电站从兴建到可以供电,需要10至12年,台湾未来难逃缺电的命运。
核电仍是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便宜、最环保的发电方式。即使如日本遭遇了福岛核灾,民间反核声浪仍然过半,日本政府仍确认核电为基载电力之一。日本经济无法承受“废核”带来的冲击,如今一个个核电厂在通过安检后逐渐恢复运作。大陆也积极推进核电技术的发展,在去年12月采用了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因此“核四”是去是留,台湾该发展什么样的能源战略,值得台湾社会各界深思。(俞菁 综合整理)
编辑: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