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坚持“四动”并举 打造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
宣汉县地处四川东北边陲,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县和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县。全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总人口132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耕地面积90万亩,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以台坡地、小梯田为主,零星、分散、瘦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增产稳产能力弱。
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宣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发挥好宣汉光热水土林等自然资源的禀赋效应,毫不动摇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自2008年以来,宣汉县坚持 “四动”并举,逐步探索出富有山区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得到上级肯定。2011年省政府把宣汉列为全省5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县,批复了《宣汉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2年又把宣汉列为《四川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县》。
一、政府推动,机制作保障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宣汉突出的地貌特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田小、面窄、形乱、坎高、土薄。旱地零星小块,坡度大。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夏季伏旱发生频繁,秋季霖雨天气偏多,低温、干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制约了宣汉农业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条件改善,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县人民政府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实行县长负总责,分管领导挂包示范基地建设具体的乡镇和核心村,以强化领导责任。二是科学制定规划、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实施。宣汉县先后制定了《宣汉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宣汉县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划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审,再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由县政府发布实施。各年度建设地点、建设任务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督查检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到位。宣汉县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审议各成员单位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认定工作,定期通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同时,联席会议办公室经常深入项目区,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抽查等手段加强督促检查,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部门主动,探索创模式
在山区,如何把农田建设成为田块大、田面平、田形方、土层深、土壤肥,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排灌能力、土壤肥力、机械作业能力“三力”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农业部门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职责,开展深入细致的技术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了富有山区特色的建设模式、技术经验和施工技术,在全县运用,推广实施。一是明确一个模式。那就是“长藤节瓜式”, 就是高质量、高水平地一片一片地建,一片一片地连,窜点成片。实行“规划一张图、推进一盘棋、标准一把尺”的工作思路。地形坡度在5—15度的实行“梯田化”模式,平坝区域实行“格田化”模式,梯坡、田埂栽果、种树、植草,采取“生物屏障”保护。二是制定一个标准。单个田块面积大于2亩,田面平整,田形方正,种草护坡,农家肥培肥地力;排渠系田田相通,保障灌排;机械道路相连,便民利耕;排水制口到位,配套齐全。耕地处理方式方法:统一收回农田,分户造册登记,集中建设改造,统一调整田形,建后返回农户。施工步骤:田形调整,统一放线,先路后田,自上而下,表土集中,改后复位,机械筑埂,人工精筑,引水灌田,淹水调平,耕耙防漏,培肥地力。三是建立一项制度。即现场办公制度,现场办公推进制度是务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突出抓手,是务实管理与真抓实干的具体化。在每年9月至次年的5月,每半月由一名县领导带队,组织部门负责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项目建设乡镇、村负责人、承建单位代表等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议。查看现场,听取意见,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落实相应的措施办法,交办下一阶段任务的方式开展现场办公。四是开展一次宣传。每年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宣传,让各级领导、部门和农民充分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建设成效。先后制作了专题片《远山田野的变迁》、《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电视台播放,印发宣传资料10万份,召开各种现场会议80余场次。
三、多方联动,长藤结规模
宣汉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等紧密衔接,努力提高建设的综合效益。一是着力开展整合。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指导、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部门项目,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是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把技术人员智慧发挥到规划设计中去,形成总体规划方案,各部门按总体方案中规划的任务,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同时把规划任务落实到向上级或同级争取项目资金中去,确保规划任务有资金项目支持。施工设计方案在每年的8月底完成,施工设计方案报牵头部门备案。二是着力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对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县财政提高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收益金比例,以提高占补耕地的建设标准,对需要县级财政配套的项目全额配套到位,同时每年预算一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资金。积极鼓励业主大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提升。三是着力检查评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到农业、国土、水利、农发、以工代赈等部门,各部门建设标准、质量是否按照全县统一标准在实施,通过验收收认定来确认。按照《四川省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办法》、《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四川省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工作方案》和《达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对各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考核评价,由第三方(中介)开展质量检测与评价,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实行先鉴定质量再验收项目。通过验收认定,进行检查评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乡村齐动,利用显高效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要发挥建设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高效利用。一是培肥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集中在沟、渠、涵、路等硬件基础设施上,忽略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为此,宣汉县采取表土复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手段,实现了“三个当年”,即当年建设,当年利用,当年见效。二是利用到位。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提高项目的科技水平。宣汉县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地力培肥,迅速恢复和提高基础地力的同时,着力在示范区抓好高产创建、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搞好社会化服务与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管护到位。管护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效益的正常发挥。宣汉县坚持做到“以用促管,管用结合,工程竣工,管护上马”,避免了重建轻管。在建后管护上,制订管护制度,落实责任主体,签订管护合同,确保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资金,严格奖惩兑现,提高项目建后管护水平,做到了开发一片,管护一片,受益一片。如今,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农机化水平迅速提升,从种到收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民种田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穿着皮鞋种田、翘起脚杆种田、端着茶杯种田”已成为新一代农民的标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