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看万春最美小镇

14.07.2014  13:46

  鸟瞰新万春。

  最美万春人家。




幸福村幸福居家。

三邑园艺盆景园。

万春绿道。

  今年初,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支持、人民网主办的“寻找中国最美小镇”活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作为四川唯一“代表”,荣获第二届“十大中国最美小镇”称号。今年下半年,万春将迎来全国生态文明论坛。

  万春到底美在何处?

  拥有距今4000余年历史的鱼凫遗址,人文之美为现代小镇增添智慧光芒;

  5万余亩花木与3000余个川西林盘星罗棋布,生态之美映射可持续发展;

  被誉为西部“快乐中心”的国色天乡乐园迎来送往,产业之美为镇域经济注入活力;

  68个网格串联公共服务全覆盖,和谐之美直达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

  ……

  今天的万春,被纳入四川省小城镇建设“百镇建设试点”,成为省级重点商贸示范镇和成都市首批低碳示范镇,坚持以生态旅游产业为引导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与万般春意。

  美在转型升级

  镜头>>

  一会儿消防战士灭火救人,一会儿变身“白衣天使”诊病打针,一会儿成为大厨玩转锅碗瓢盆……在万春镇,星期八小镇项目即将为亲子家庭奉上儿童社会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提前感知成人世界,培育健全心理,增强社交能力。眼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预计年内建成投运。

  星期八小镇项目是万春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春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被誉为西部“快乐中心”的国色天乡,目标是实现“千万游客、百亿产业”。眼下正抓紧启动冰雪世界商业街、运动休闲公园等现代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实现年游客量增至2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0亿元。

  依托花木优势,延伸花木产业链条,引进了20余家国内外花卉龙头企业,建成全国首家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和价格指数中心。目前,全镇花木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在地总资产约5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花木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花木名镇”。

  美在自然田园

  镜头>>

  “林盘河弯一水潺,风拂芦苇舞蹁跹。岸柳婆娑蜂蝶闹,夕阳斜照钓鱼仙。”这是万春镇先锋村宋家湾的真实写照。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进程中,宋家湾依托田园基底,实施院落整治,大力发展集乡村体验、生态休闲、特色餐饮、健康运动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打造最美万春田园绿道旅游村落。

  宋家湾的新貌,折射出万春镇对“美”的理解:“多元有机、田园市镇、全域生态、全息公园”。

  万春镇坐落于成都的上风上水,江安河、杨柳河水流丰沛,贯穿万春全境,形成了两条绿色生态走廊。在万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流沟渠纵横,林盘湿地交错,烟雨迷蒙,庭院深深。在万春,原野平畴,曲径通幽,川西民居点缀其间。

  万春从规划入手,依托镇域内田园基底、花木连片、水系串联、林盘镶嵌、人文点缀等环境,着力打造现代特征鲜明、乡村田园风格的时尚魅力城镇。这里的田园绿道,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美在精神传承

  镜头>>

  在万春,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妇女,面对丈夫意外受伤高位截瘫的现实,她勇挑重担,用勤劳的双手和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外人看来摇摇欲坠的家庭。18年时间,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可以撑起一片天”的真谛。她,就是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曹加春。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万春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有距今4600余年历史的鱼凫遗址。古蜀文化的智慧结晶,在今天的万春仍具有她的魅力。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赋予了新万春人尚善、和美、孝亲、进取的精神。

  2013年以来,万春镇采取“评群众,群众评”的方式,选出了曹加春、唐燕清等22户孝亲、和美、尚善、书香、才艺家庭,引领了全镇社会风尚。

  当地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群众自发成立了“万春之声”文化传媒艺术有限公司,构建“1+20+特色队伍”体系,成立春江美艺术团、长石社区杜鹃花文艺等专业协会,开展群众文化四季风、“最美家风·滋养万春”和“水墨万春·人人绘”等“最美万春·精彩有我”系列群众主题文化特色活动。

  美在全心服务

  镜头>>

  熊家云是万春镇一名网格员。每日一早一晚,他都会前往所负责的辖区先锋村走访收集民情,处理各种事务,“比如帮助老人送养老保险年审、环境卫生监督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熊家云说,自己当场不能解决的事件,就逐级上报村、镇、区级的服务管理平台,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万春镇用“网格”联结起群众与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将全镇划分为68个网格,配备68个网格员。网格内整合居民小组长、议事代表、单元楼栋长、院落长、物业组织、业委会、论理说事员等人员资源,使网格细胞组织系统化、网络化。

  建立基础信息库,实现“群众服务一个系统、回应诉求一套人员、事情办理一站分流”;实行全程服务管理,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事项流转三级联动运行机制,实现多渠道受理、部门联动办理、高效率流转、件件有反馈。

  全面实施“三社互动”,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将道路保洁、景观绿化、小区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重要公共服务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建立“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的社会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