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大体系 实现四个水利 达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02.01.2014  00:20

    为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达县于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内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以构建六大体系为重点,确保实现“工程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
    一是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保障体系。以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达县石峡子水库(中型);到2020年,力争建成达县班竹沟水库(中型)和达县长滩河水库(中型)等2座防洪控制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宝明大型灌区(明星水库灌区)和沙滩河水库灌区、五四高桥水库灌区、景市响水洞水库灌区、檀木深沟子水库灌区、金檀金(窝)高(桥)水库灌区、青宁友谊引水渠灌区、碑高长虹引水渠灌区等7个中型灌区渠道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水利项目建设。完成5000口病险山坪塘的除险加固,在山丘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构建水利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完成现有3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县境内明月江、铜钵河、长滩河等3条中小河流11个乡镇场镇河段防洪治理任务。加快推进县城和渡市、河市、桥湾、道让等4个重点场镇堤防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完成梓桐等15个自动监测雨量站、申家等4个自动监测水位站和葫芦等7个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四是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构建民生水利保障体系。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煤矿采空区、地质沉陷区、高山缺水区村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干净水、方便水。建成石桥水厂、覃家坝水厂、麻柳水厂、大树水厂等4个跨乡镇大型集中供水工程,进一步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彻底解决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村级分散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大力发展用水者协会组织,明确用水者协会为管护主体。加强乡镇场镇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明确达县乡镇供水总站为管护主体。
    五是强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构建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清水工程”,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网箱养鱼,坚决禁止施肥养鱼,逐步取消饲料养鱼,大力推行清水养鱼。加强水质监测,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场镇生活污染等防治力度,实施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到2015年实现重点河流和92座中小型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突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六是加强水文气象基础建设,构建水利科技支撑体系。增强水文、气象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实现信息快速收集和共享,提高雨情水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强化应急机动监测预警,搞好气象雨量站、水文站网、巡测基地及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推进水利科技进步,做好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现代化管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宣传普及水利科学知识,增强水利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