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好:脱物质之贫解精神之困

16.12.2017  18:52

 

——乐山市开展励志扶贫的探索纪实(下)

□记者 刘若辰 吴亚飞 李秋怡
  11月20日,峨边彝族自治县欢度彝族新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年。过年前,一场“彝族新年专场招聘会”将岗位送到彝族群众家门口,355人达成意向,其中贫困群众114人。
  “彝族贫困群众变被动为主动,靠双手致富的意愿强烈!”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今年4月也举办过一次这样的招聘会,现场1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贫困群众455人。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大小凉山调研时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彝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坚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一起抓,集中力量打一场彝区扶贫攻坚战,努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彝区。
  扶贫,首先要扶志。在贫困群众树立起强烈的脱贫志向后,扶智则至关重要。
  扶智,既要帮助贫困群众理清发展生产、脱贫奔康的思路,还要输入现代文明的思想。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好”目标,乐山同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物质面貌和群众精神面貌。
  住房先行,深山新寨宛如桃源之境;新风引领,文明新生活带来勃勃生机。
  婚嫁聘金礼金约定“指导价”,“德古”调解、“亲情”融合,让新婚夫妇从负债累累到一身轻松,大家不再攀比谁家礼金高、谁家聘金多,而是比谁家产业搞得好、谁家收成多
  11月10日,峨边县沙坪镇峨星村村民哈罗金史满脸喜悦地告诉我们:“我马上要抱孙子咯!
  去年,哈罗金史的大儿子与邻村的姑娘结婚,“聘金礼金,再加上办酒席,花了不到6万元”。婚后,小两口外出务工,加上节俭办喜事省下的积蓄,今年已搬进面积150平方米的新居。
  而在以前,按照当地彝族群众旧俗,结婚花个几十万元是常事。“现在结婚负债的少了,一身轻松,脱贫奔康的劲头自然就高了。”峨星村村支书鲁惹维布说。
  全省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几年来,彝家新寨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住进好房子。住进好房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移风易俗更加迫切。
  从2015年起,乐山市结合彝区实际,推进“德古”调解和“亲情工作法”来治理“双高”(高礼金、高聘金),成为全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典范。“德古”(彝语,意为会调解的人)在群众中威望高,通过德古会盟,给出彝区群众聘金礼金“指导价”——最高不超过7万元。在村民操办婚嫁等筵席时,乡村干部主动到场“走亲戚”“赶人情”,收集民意,宣传新风,工作方法从“灌输式”转变为自然而为的“亲情式”,强化“柔性治理”。
  实施“双高”治理以来,峨边县共有777对彝族男女结婚,聘金、礼金均控制在7万元以内,较治理前下降52%。
  破旧俗才能树新风。过去攀比聘金礼金,现在比赛发展产业。
  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高石头村,地势险要,全村找不到低于30度坡度的平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靠什么脱贫?2015年,扶贫干部鼓励大家发展产业。第一批向68户贫困户发放了鸡苗,成活率却不到40%。
  “其实,很多贫困群众都有很强的荣誉感,过去,大家攀比的是礼金聘金,不如引导他们比赛劳动吧!”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马边公司的扶贫干部金晓峰建议。
  一场养鸡比赛开始了。2016年高石头村第一期“生态鸡养殖能手劳动竞赛”,村民阿底娃儿获得冠军。他养的20只鸡苗成活率达100%。看着阿底娃儿门口的奖状,别的村民也有了目标:2017年,希望奖状也挂上我家门!“今年全村养殖成活率已达90%。”村支书雷雷古贞特别兴奋。
  这样的比赛,在各贫困村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村民们不再比谁家礼金高、谁家聘金多,而是比谁家的鸡养得好、谁家庄稼今年收成最多……收获了真金白银,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打造一支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好班子好队伍,不能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贫困传了一代又一代;不能扶贫几十年,仍然山河依旧,面貌不改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白岩湾村,人人都认识一个叫“阿巫彝布”的青年。这位青年是汉族人,“阿巫彝布”是彝族群众给他取的名字。“阿巫”是村里有影响力的大姓,“彝布”在彝语里有幸福圆满、富裕小康的美好寓意。
  2015年,因为第一书记“阿巫彝布”来了,76户贫困户住进好房子,孩子们走进“启智课堂”。“阿巫彝布”还绘制出“扶贫七色卡”,从热心发展、劳动素质、产业进步等七方面,根据贫困户在不同方面的努力授予他们相应颜色的卡片,根据评分优先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良性竞争。
  “阿巫彝布”本名叫梅鹏,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梅鹏说,上任至今,从产业项目,到群众家里柴米油盐,他都下功夫去做,他的心愿,就是要带领大家实现“彝布”梦。
  脱贫攻坚这条路,锻炼了干部队伍,转变了干部作风,增强了干部做群众工作和发展产业的能力。
  这条路上,有的干部献出了生命——2016年3月,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强等一行7人,在下乡考察扶贫交通项目时,遭遇山体滑坡牺牲。他们铺就的路,让乡亲们走出贫穷,走向明天。
  这条路上,更多优秀干部走下去——10月13日,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表彰了40名基层扶贫者,其中,乐山就有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张加村党支部书记邛莫那根等3人。

  基层扶贫干部,与人民群众骨肉相连。改善基层治理,选好带头人、完善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尤其是广大驻村帮扶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巨大作用。”乐山市委组织部部长熊伟说,乐山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年度脱贫任务、工作责任全部细化分解到县到乡、到村到人。同时,乐山市纪委把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摆在纪律监督的突出位置,“挂图监督”,责任到人、一督到底,“干什么”“谁来干”一目了然。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仅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沐川县新凡乡太和村,距乐山市区80多公里,开车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在2014年的摸底中,这里有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村委会所在地,一面几十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展示着脱贫群众全新的生活面貌。
  “笑脸墙”正中,60多岁的赵联洲穿着大红衣服,和老伴紧紧挨着,笑得非常开心。赵联洲夫妻结婚几十年,连结婚照都没有拍过,这张照片,圆了他们一个梦。
  新凡乡党委书记曹剑介绍:赵联洲一家3口人,2014年家庭人均收入仅2350元,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养羊、委托代养土杂鸡入股分红等,2016年人均收入达5971元,高于2017年国家扶贫线。
  和赵联洲一样,照片墙上的每个人,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其中有47户在今年实现脱贫。”乐山市银监分局派驻太和村第一书记刘洋说,还有2户,也将通过低保兜底、产业带动等形式,按时稳定脱贫。
  这样的笑容,温暖又熟悉。“彝家新寨”建成后搬进新居的乡亲们,脸上有这样的笑容;“一村一幼”实施以来,走进校园的山里孩子们,脸上有这样的笑容;集中养老的“幸福村”建成后,得到悉心照顾的老人们,脸上有这样的笑容……
  “脱物质之贫,解精神之困”。这一张张笑脸,正是“脱贫解困”的生动写照。乐山正按照“走在前列、小凉山带动大凉山”的工作定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要求,坚决打赢基础设施、稳定增收、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凝聚合力等“五个攻坚战”。
  今年乐山还要完成95个省定贫困村和3.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到2019年,全市17.73万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面脱贫。“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上下都在扶贫攻坚中行动起来,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毅力合力攻坚。
  阳光,洒向所有贫困群众,笑容将在更多人脸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