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建就业扶贫车间 让老百姓看得见、能受益、快脱贫
嘉陵区自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结合实际开启了“就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多方寻找手工艺、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群众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在此期间,就业扶贫车间应运而生。
目前,嘉陵区已建成依格尔吉安镇、石牌楼生态农业石楼乡、永越服饰双店乡等217个就业扶贫精品车间,就近解决劳动力就业1704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832人,人均年增收2.3万元,1769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五个达标”建车间
解决一批就业、脱贫一批群众
为确保建成一处车间、发展一方产业、解决一批就业、脱贫一批群众,嘉陵区秉承“五个达标”原则建车间,即资金投入(含设备、设施投入)达30万元以上、厂房规模达100平方米以上、吸纳就业人数达10人以上、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达2人以上、建成后年产值达30万元以上。
嘉陵区之所以坚持标准化原则,是为了吸引有发展前景、用工方式灵活、适合到乡村建厂设点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大多以服装加工、手工工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投资少、见效快,能充分利用乡村闲置的土地、厂房、学校等土地和房屋资源,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并最终建成标准化示范就业扶贫车间。
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利用原村小学,成功引进顺成纺织有限公司建设就业扶贫车间。该车间投资60万元,租用村小400平方米,安装36台缝纫机机位。该企业采取“公司+村委会+贫困户”模式,即公司出资金技术、村委会出房屋、贫困户出劳力,截至目前已吸纳46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实现年产值300万元,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就业扶贫车间”扶贫效果明显。
“六项服务”扶车间
群众看得见、能受益、快脱贫
嘉陵区为推动就业扶贫车间运行好、发展快,还实施了六项贴心服务,筑牢就业扶贫前沿阵地。
一是政策扶持服务,区委、区政府全力扶持企业下乡到村,为企业提供资金、政策、前三年租金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服务支持,确保车间建得起;二是车间申报建立“一条龙”服务,为车间建设提供租赁土地、配套设施建设、证照办理审批等“一条龙”服务,确保车间尽快落地生产;三是员工培训服务,针对车间员工“量身”开展技能培训,扶贫车间中的劳动者可以免费享受对口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动技能等免费培训服务,确保群众就业稳得住;四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奖补服务,给予扶贫车间招用每个贫困劳动力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等;五是招用工对接服务,针对车间需求举办专场招聘会,协助车间在乡镇、村免费招工,并联合区扶贫移民局重点推荐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搭建好招用工桥梁;六是生产经营服务,对所有扶贫车间统一编号建档,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车间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对扶贫车间的运行、生产、销售等的动态监管服务,保障所有车间安全、高效、长期运行。
“多方用力”稳车间
群众致富增收、企业降低成本
除了从政策优惠上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扶贫车间建设之外,嘉陵区还在调动镇村级贫困村积极性、动员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具体而言,嘉陵区充分调动贫困村积极性,动员贫困村提供空闲场所、办公室或学校等闲置场所,以此降低入驻企业投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村集体盘活了闲散资产,获得租赁收入,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增强村集体发展后劲。同时,在一些产业发展底子较好的村,嘉陵区还鼓励通过入股直接参与扶贫车间的建设,通过分红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在鼓励贫困村民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方面,嘉陵区广泛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乡镇、村扶贫车间务工就业,认真学习操作技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奔康,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如在南充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嘉陵区吉安镇就业扶贫车间,新建厂房1000余平方米,吸纳5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有9人,人均增收2万元。
就业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在收益分配上,实现了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三方受益的局面。一是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留守妇女及部分贫困户实现了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就业增收早日脱贫致富;二是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方式,村集体获得了集体收入,增强了发展后劲;三是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满足了发展的需求。
就业扶贫车间的建设是嘉陵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下一步,该区还将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和扶贫车间规范管理的矛盾的路径,完善扶贫车间配套功能,营造出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让群众在车间更有尊严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