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会"嘉宾进绵阳 感受中国科技城创新活力与魅力

28.09.2015  10:35

中国科技城绵阳,不愧是中国的硅谷,敢与西雅图媲美!”9月26日,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19位海外高科技人才走进中国科技城——绵阳,马不停蹄地参观考察了新晨动力宝马N20发动机基地项目、绵阳科技城建设成就展馆以及九洲集团展馆,亲眼见证了15年来中国科技城(绵阳)建设的丰硕成果。

“这100多位海外高科技人才,来到中国科技城绵阳不仅是看客,而且还在高新技术产业寻找合作机会。”26日,一天内就签下35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达到42亿元,此外,还达成了35个意向签约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实力让海外高科技人才叹服绵阳市创新活力

9月26日上午,在一天行程之初的会见活动中,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市长刘超均到场参加,开门见山地向海外高科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凝聚创新团队,引领未来发展,在绵阳这座国家科技城,尤其如此。欢迎大家来绵阳走走看看,寻找合作机会,也衷心期盼你们的事业,能和绵阳一起发展一起繁荣!”

“三十年前,我来过一次绵阳,对比之下,今天看到的绵阳让我不得不感叹,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斐然的建设成果。”来自美国的Haemontics Cprp Sr. Principal Biomedical Engineer总裁雷明告诉记者,不管是大巴沿途经过的青山绿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民生活的民生面貌,都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我感受到生态宜居,是绵阳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之一。”他表示,绵阳以生态环境聚集科技要素,可以说是西部唯一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没想到绵阳有这么优秀的企业,产业基础雄厚。”26日上午10时,考察参观的“大部队”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位于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晨动力宝马N20发动机项目基地,发动机流水生产线的参观让嘉宾们纷纷拍照记录,点头称赞。

“诚意满满,这是我们到绵阳后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切好感的根源。”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说。让他感到触动的,是在参观、项目推介和会见等活动中,绵阳市主要领导一直在旁陪同,耐心细致地介绍情况。这释放出最大的诚意,也一举赢得了海外嘉宾的信任。

宜人环境让海外科技人才留下来

“绵阳的环境很好,从居住环境到创业发展都令我们非常满意。”笔耕科技的创始人李国辉说,他们公司是一群“海归”创办的信息安全公司,当年在考察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后,最终将创业起点定在绵阳。绵阳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既有便利的城市生活条件,又无污染、拥堵等“大城市病”。同时,绵阳的区位优势,位居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腹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除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对于嘉宾们而言,要将成果落地,更关键的是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氛围。在绵阳参观过程中,两组数据被嘉宾们反复提起,每次都难掩语气中的惊讶——国内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平均值为2.3%,而绵阳高达6.58%,位居全国第二;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占比,中国是20%,绵阳是56%。

法国源讯集团系统大数据处理部总监邢镔是第二次来到绵阳,但眼前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城市非常漂亮,绿化也非常好,与当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和很多欧洲城市差不多。”邢镔说。

雄厚的科研底蕴和产业基础,邢镔就从中尝到甜头。20年前,他曾到绵阳进行一项研究,当时全国只有绵阳可以提供相关设备。20年后,绵阳的科研资源更加富集,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内的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超过21万的科研人才。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外在环境和平台,“只有得到整个发展配套的支撑,才能走得更远更顺,从这个角度,绵阳的条件是西部独一无二的。”邢镔说。

26日,海外科技人才在“华晨宝马”,当听了讲解员全面介绍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何劲松表示,绵阳的科技发展向来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肯定还会有一大批像野新晨动力这样的企业发展壮大,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增光添彩。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该市承担的使命。在考察九洲集团展馆时,何劲松表示,在绵阳,深厚的国防科技资源转化成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九洲虽然原身就是大型军工企业,但这样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就吸引很多的‘创客’来绵创新创业。”

优质服务让高科技人才扎根“科技城”

服务高科技人才,关键的是为其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绵阳立足科技城的政策洼地和科技底蕴,可以提供从注册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抵押融资到产业化的全程服务——只要是高科技人才、拥有核心技术,在绵阳发展将会畅行无阻!以创办企业为例,绵阳大幅度简化审批流程,并提供“一条龙”代办服务。据介绍,绵阳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近年砍掉132项审批项目,与2012年相比,精简率达63%。

25、26日,119位海外高科技人才在绵阳短短的一天半时间,法国现代国际会展BPO&KPO项目中心主任廖志坚仍觉得不可思议——半个月前,他通过邮件与绵阳相关方面联系,在海科会期间他第一次来到绵阳,经过短暂的考察,当天就签下了5000万元的合作项目,计划将“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基地落户绵阳。

“是什么让他这么快做出决策?”在廖志坚眼里,原因包括两点,第一,他相信自己团队的专业眼光,第二,绵阳方面服务非常到位,在了解到他的诉求后,迅速组织专人配合,提前完成了相关选址等准备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

事实上,正是绵阳的精心服务,提前根据嘉宾们的诉求组织项目对接,当天的活动才能吸引119位海外高科技人才参加,这也是本次“海科会”招才引智活动中,嘉宾规模和活动数量最多的一场。

对此,美国艾森生物技术公司高级应用科学家欧阳玮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从我们飞机在成都降落开始,绵阳就安排专人与我们联系,一路上的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也真心希望能将我们的智能型手杖项目在绵阳落地生根。”

受到触动的不止欧阳玮。在会见活动中,了解到绵阳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程一兵忍不住抛出合作“邀请”。他研究的是国际先进的印刷柔性电子技术——以往是组装电路板,现在是将纳米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做成溶液,直接印刷到基板上,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一个发展机遇,国内目前刚刚起步,也希望有机会能与绵阳相关企业共同交流。”

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周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