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农牧民的幸福笑脸
10月16日,省委藏区办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再次传来捷报——前三季度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顺利推进,1至9月已投入资金4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3%。其中,13155户藏区新居建设任务开工率达97.6%,5000多户群众搬进了新家;9个月里,藏区32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不放松,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攻坚来做好民生工作。我省于2013年首次启动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涵盖藏区新居建设、教育发展振兴、医疗卫生提升、社会保障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和扶贫解困行动等六大领域,预计到今年底实现3年累计投入170亿元。
今秋新学期,我州康北民族高级中学教室里,坐着来自道孚县的孤儿龚来她姆。以前一直由亲戚资助的她,现在再也不用为学费和书本费犯愁。
在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实施六大民生工程计划的过程中,我州针对当地高中阶段净入学率不高的情况,自筹加码,今年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了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形成15年免费教育构架,龚来她姆等上万学生受益。
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突破基础设施瓶颈作为改善藏区发展条件和民生基础的重要思路。投入532亿元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国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由2010年的45.5%提高到61.2%,道路的乡镇通畅率和建制村通达率分别达76.9%和90.2%;稻城亚丁、阿坝红原机场投运,藏区机场由2个增加至4个;雅康、汶马高速公路和川藏铁路成雅段正加快建设。新甘石“电力天路”工程建成,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完工,藏区所有县接入主干电网,实现所有无电村通电。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去,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愿意入驻我州白玉县,如今,申通、圆通、韵达等5家快递公司相继落户该县,农牧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网购现代化生活用品,山里的土特产也通过四通八达的快递线路卖到全国各地。
大手笔、大投入、大民生,省委、省政府按照既定思路持续发力,我省藏区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些难点问题逐步得到根本解决。藏区干部和群众认为,十八大以来是家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发展稳定形势最好的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解决藏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省委藏区办相关负责人说,我省从藏区资源丰富和生态脆弱的实际出发,走四川特色、藏区特点的发展路子。省委取消藏区各县GDP考核和排名,围绕“绿色”着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柏油路铺好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游爱好者越来越多。往年最多只能挣2万块钱,今年的收入早已翻了一倍多。”乘着藏区“全域旅游”的春风,源源不断的游客走进藏区,道孚县嘎依热藏族民居老板难掩心中的喜悦,“感谢政府帮我们制定发展规划、改善环境设施。”
去年,我省制定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16年把四川藏区打造成世界级的自然遗产高原生态观光、藏羌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为藏区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为保障目标落实,我省把旅游业占服务业比重的增量、农牧民收入中乡村旅游收入比重的增量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十八大以来,我省藏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形成“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新格局。上半年,藏区共接待游客1883.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9.39亿元,其中甘孜州依托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两项数据增幅均在30%以上。
雅江松茸远销海外,除这些蜚声国内外的四川藏区传统绿色产品外,近3年来,藏区各地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育特色农牧产品,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如藏系绵羊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金川多肋牦牛”获得地理标志畜产品认证。以“川藏高原”、“圣洁甘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对口援藏省、市和单位在坚持“输血”援藏的同时,更加注重借助市场化手段“造血”兴藏,增强藏区自我发展能力。如乐山市依托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优势,帮助理塘县建设绿色蔬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实行保护价收购促进农牧民增收;成都市成华区用8000万元政府援建资金,撬动川旅集团等投入近20亿元参与丹巴县旅游发展,帮助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产业。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十八大以来,我省藏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1%;上半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