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发啥爸妈信啥 怎么破?专家:陪伴是最好利器

22.01.2016  09:26

  “又有孩子走失了”“不看要后悔一辈子”“看完都哭晕在厕所”“抗癌之王,为了自己和家人必转”……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父母大有取代微商、代购的架势,成为刷屏主力军。不过他们可不是卖东西,而是不知不觉转发各种各样标题耸人听闻的谣言,从生活、养生到历史、文学,再到经济,跨度之大,让人感慨不已。这也让不少年轻人备感困扰,明明很多信息官方都已经辟谣了,可是朋友圈发啥,父母就信啥,该怎么破呢?

  A

  微信上说洁厕宝致癌,妈妈禁止她用

  马桶是家中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之一,如何清洁也是是家中难题。市民段小姐习惯在马桶水箱中扔入一块洁厕宝,使其自动溶解水中,每次冲厕时,含有高效活性成分的清洁液随水而出,自动清洁马桶,非常方便。

  马桶是干净了,可是问题也来了。有一天,段小姐的妈妈到她家里来,上厕所后发现马桶出来的水是蓝色的,于是赶紧叫来段小姐,“你咋用洁厕宝哦,赶快丢了,这个东西是强致癌物。”段小姐表示并不相信,段妈妈马上摸出手机,将一条微信转发给段小姐,“你好生看下。”该文中写到:洁厕块只适合有双供水系统的国外楼房,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供水系统。由于主阀门和分阀门没有单向止逆阀,在负压的作用下,带有强致癌致病的污染水会反流进自来水系统,引起包括癌症、白血病、严重内脏过敏等致死疾病几十种。

  此后,段小姐家中被禁止使用洁厕宝。然而某天,段小姐在微博上看到央视罗列出了2015年的几大谣言,洁厕宝致癌一说赫然在列。原来现在市场的马桶大多是防虹吸进水阀,一方面更加省水,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杜绝逆流现象。而且洁厕宝的成分中并不存在致癌物。不过段小姐却无奈地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我给我妈说人家央视都辟谣了,喊她不要再转发这些来源不明的微信。但我妈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还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转发这些有没什么坏处’。”

  B

  孕妈妈做B超,婆婆提醒影响胎儿

  去年,上班族宋女士怀孕了,一家人重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而从宋女士怀孕的第一天起,婆婆就隔三差五就转发一些关于孕期健康的微信,“有些她认为重要的还会直接发给我,并嘱咐我一定要看。”说起这些微信,宋女士有些无奈,“有些文章一看就是假的,比如豆浆致癌、怀孕留长发会吸收身体营养等。”

  在孕期,宋女士的某些指标有些不正常,打B超也成为了最普遍的检查手段之一。当婆婆得知这一情况后,煞有介事地给宋女士打电话,“你不能经常打B超哦,对乖孙有伤害。”挂掉电话后,宋女士手机上立马收到一条婆婆转发的微信,文中称,B超有辐射,会对孕妈妈和胎宝宝产生不利影响,国外医院B超只做两次,不像国内要做这么多次。“我觉得这个是因人而异,如果身体出现状况,不按医生指示做B超,一些异常情况反而得不到及早发现。”为了让婆婆不信谣不传谣,宋女士还就此微信专门询问了产科医生。“医生说B超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一种声波传导,医学使用的B超是低强度的,对胎儿是没有危害的,而且并没有相关数据表明做B超影响胎儿。”

  C

  相信“酸性”危害,妈妈拒吃酸性食物

  成都市民杨先生的朋友圈,不断被“酸性体质”骚扰。“我妈找这类微信来看,比如酸性体质会致癌、环境污染会让体质转酸、癌症患者血液都呈酸性……不仅她自己转发,还要在群里分享给亲朋好友。”不仅如此,杨妈妈还根据微信内容调整了一家人的饮食,“蛋黄、牛肉、猪肉、甜点这些在微信内容中都是酸性食品,被我妈拉入黑名单了。”

  而杨先生对此则深表怀疑,“不可能只吃所谓的碱性食品嘛,营养都不均衡。”而没过多久,那条关于“酸性体质”的微信就被第三方机构认定为谣言。医生顾中一表示,“人体血压和体液的PH值都是由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构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7.4左右),本身就属于弱酸性。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疾病和药物,甚至呼吸过程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比食物要大。”

  顾中一说,“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先变成“酸性”,再变成“碱性”。多吃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这并不能撼动人体正常的pH范围。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

  ■调查

  内容多是“标题党”

  记者随意翻开自己周边几位长辈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们分享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养生秘籍、、心灵鸡汤等。其中的大多数微信堪称是标题党,“太可怕了”“太恐怖了”等危言耸听的文字十分常见。

  ■专家提醒

  多陪伴父母不要一味责怪

  中老年人的朋友圈为什么会谣言扎堆?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说,“中老年人对内容真假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轻信谣言。”

  在胡光伟看来,中老年人并非故意传谣,而是因为自身特别关心几个问题,“比如养生之类的伪科学,因为他们很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转发这类文章。他们转发心灵鸡汤文章,是因为希望儿女能够关心自己。此外中老年人特别关心儿女安全以及个人收入,涉及这些内容的微信也很容易引起中老年人的关注。”胡光伟提醒,年轻人在收到父母发来的谣言微信时不应指责,“要多陪伴父母,弥补父母心理需求,帮助父母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

  那些年父母转过的

  微信

  安全类

  谣言:

  打这种虫子(隐翅虫)

  100%致命

  流言:隐翅虫在你

  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

  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

  肤100%死定了!

  真相:隐翅虫并不会100%致人死亡。人体皮肤接触少量隐翅虫毒液后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接触到大量毒液后,则受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泡,周围皮肤红肿;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和溃疡,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死。

  养生类

  谣言:各种食物相克

  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

  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 “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

  生活类

  谣言: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

  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

  真相:牙膏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

  天府早报记者雍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