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泸州农贸市场商贩卖中华鲟 专家鉴定:是杂交鲟鱼

05.12.2013  14:35

昨日,泸州市民杨女士反映,称在江阳区大山坪江阳西路泰盛农贸市场出现贩卖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现象,希望媒体关注。

现场:卖鱼摊摆着死鲟鱼

接到热线后,记者立即赶到大山坪江阳西路泰盛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临阳光花园方向入口处的一个卖鱼摊上,记者看到了市民报料中提到的“中华鲟”。鱼约30厘米长,重约1公斤,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排列骨板。外观来看,确实颇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摊主贾女士告诉记者,这就是中华鲟,是渔民在长江打鱼时无意间捕捞到的。由于鲟鱼脱水后缺氧,现在已经死亡,之后她才拿到市场上来卖。

杨女士告诉记者,类似的“中华鲟”出现在菜市场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周六我还看到有人在买卖。”据了解,中华鲟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国家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居然还出现这种犯法行为,让人感到很气愤。”杨女士表示。

专家:只是某种杂交鲟鱼

菜市场上出现的鲟鱼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呢?昨日,市水产渔政局水产工程师胡相甫和记者来到该农贸市场,胡相甫对这条鱼是否是中华鲟进行了鉴定。在查看该鱼的外观和鱼鳃后,胡相甫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这条鱼是鲟鱼类,但绝不是中华鲟。胡相甫介绍,中华鲟和其它鲟鱼最大的区别是前者鳃耙呈短柱状,薄而尖,有14到28枚,一般为18枚左右,因为中华鲟成年之后在海里生产,较少鳃耙有利于进食,而这条死鱼的鳃耙至少在三四十枚,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确认这条死鱼绝不是中华鲟,只是一般的杂交鲟鱼。

胡相甫告诉记者,已经很久没有在泸州发现中华鲟的踪迹,而很多市民口中的“中华鲟”,结果鉴定出来都是杂交鲟鱼。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