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商报》:中国首个场镇地震预警系统启用

17.02.2015  10:30

        中新社成都1月15日电 (周迪迪)1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在四川乐山金口河区5.0级地震中,雅安石棉县的安顺场镇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8秒为场镇居民发出预警警报,标志着中国首个场镇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启用。

        “场镇地震预警系统与其他预警系统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场镇覆盖的人口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可以更大程度减少地震对民众的伤害。”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告诉记者,场镇地震预警终端的建设是2014年8月鲁甸地震后得到的启示,学校有周末、假期等,并不是一直有人,而场镇总是有较多人口聚集。

        “通过专用预警接收终端,当地震来袭时,将实现秒级响应。”王暾说,一个场镇中,每个喇叭的距离均控制在600米以内,避免了预警警报因音速传播速度而带来时间上的延误。

        目前,四川崇州三郎镇、芦山龙门山镇已安装场镇地震预警系统。同时,为加强当地民众对于地震预警的科普工作,还将每天定时播放相关科普语音,以便在地震来袭时,民众可以及时正确避险。

        据了解,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

        当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国25个省份的市、县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人口密集的多震区面积的80%。在2014年1月15日四川乐山金口河区5.0级地震中,提前35秒为成都市民预警,成功预警芦山、鲁甸、康定等24次破坏性地震。同时还为受地震波及,并安装了预警终端的中小学校、一些重大工程提供了预警。(完) 

刊于1月16日菲律宾《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