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市机构化色彩逐渐浓厚

25.12.2013  12:38
核心提示:与此前数年相比,商品市场的“机构化”色彩逐渐浓厚,法人客户在商品期货市场的成交和持仓比例逐渐上升。然而,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商品期货在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与期货市场近300万亿的成交额很不相称   与此前数年相比,商品市场的“机构化”色彩逐渐浓厚,法人客户在商品期货市场的成交和持仓比例逐渐上升。然而,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商品期货在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与期货市场近300万亿的成交额很不相称。
  与股票、基金和债券市场相比,期货市场相对独立,交叉业务少,期货公司资产规模和利润较微薄,创新业务发展缓慢,这也成为大资管时代期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
  法人客户持仓占比提升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应套期保值和套利政策的完善,法人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需求提升,法人客户在众多商品期货中的持仓已经达到30%至40%水平。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统计的数据,铁矿石期货上市首月,近500家法人客户参与了铁矿石期货交易,首月法人客户成交量28.85万手、成交额271.75亿元,日均成交量1.37万手、日均成交额12.94亿元、日均持仓量3.54万手;法人客户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占全部客户成交量的11.32%、持仓量的30.87%。从参与企业产业链分布情况来看,矿山、钢厂和贸易企业均有参与,其中贸易商参与更为积极,日均成交量占铁矿石法人客户比例的46%。
  大商所理事长刘兴强11月份也表示,今年参与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交易的法人客户累计达9917个,法人成交、持仓占比分别为13.15%和43.16%。
  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以实现有效避险减亏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数据显示,在股指期货上市三年半的时间里(截至2013年11月15日),市场共有机构客户190家,机构产品账户1359个,开设交易编码1848个,涉及证券、期货、基金、信托、QFII、保险等六大类机构,除银行外基本都已参与。
  从成交持仓来看,中金所股指期货机构客户日均成交1.2万手,占全市场的1.4%,但持仓量较大且稳步提升,日均持仓3.5万手,占比达到27.6%,已经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
  在股指期货市场,根据目前相关政策规定,机构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选择开展套保、套利和投机三类交易,不过目前机构仍以套期保值为主。
  据中金所不完全统计,股指期货上市后,超过10%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会使用股指期货,目前总数接近400只。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业绩效果全面好于未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券商资管产品、股票型基金、基金专户、阳光私募产品莫不如此。
  至于9月初上市的国债期货,中金所副总经理陈晗本月初也表示,在上市两个多月后,国债期货客户数量目前已有11000多个,法人客户成交和持仓占比分别达到14.3%和将近38%。
  资管机构配置期货市场仍较少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法人客户在期货市场的持仓占比逐渐增加,然而,在大资管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与期货市场的巨大成交量相比,资管机构在期货市场的资产配置仍显得渺小。已经获得资管牌照的近30家期货公司有望逐渐将其管理的资产配置在期货市场,但期货资管的整体规模仍非常渺小,目前仅为10亿元左右。
  不过,与此前数年相比,今年以来,商品期货市场投资者“机构化”进程逐渐加快,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参与商品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然而,当前公募基金整体对于商品的研发仍较为薄弱,对于商品市场走势的把握仍旧模糊,形成专业化投资商品期货的能力仍需较长的培育期。
  大商所负责人近日表示,伴随着期货行业新一轮创新发展,商品期货作为重要的大类资产在机构资产配置方面的价值越来越为市场关注,商品期货市场开始迎来一个融合开放的“机构化”时代,将凝聚更多的资产管理型机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去年以来, 大宗商品 超级周期结束的迹象逐渐明显,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大宗商品 价格易跌难涨,也会影响到资产管理机构在 大宗商品 上的资金配置。
  “事实上,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与其他金融机构,比如券商、保险、基金等有很多的合作空间,但是目前实施的并不多,期货公司可以成为基金和券商期货专户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顾问,也可以合作发行资管品种。”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