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事制度改革一年间 市场主体增加近两成
新华网四川频道3月2日电(杨迪)去年3月3日,四川融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冯裕萱从省工商局副局长沈健手中接过全省第一份新版营业执照,成为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首位尝鲜者。改革实施一年来,随着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照后证、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等一系列“宽进”措施的推进,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尝到了商事制度改革的甜头。
据四川省工商局统计,一年来,全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54339户,同比增长19.68%。其中,企业154514户、个体工商户3890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802户。新政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从去年3月1日至今年2月底,全省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44273户,同比增长67.62%,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6.4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5968.56亿元,同比增长108.51%。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释放投资创业活力
去年,在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我省选取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试点“先照后证”,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压缩率为90%,登记时限大大缩短。甘孜州全州试点“先照后证”后,市场主体登记时限基本固定在1个工作日。同时,为解决困扰创业者的场地资源问题,授权各级政府作出具体规定,从便于城市管理和促进创业出发,切实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条件。截至目前,我省超过一半的市(州)政府已出台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 “一照多址”。
巴中市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不利于地方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业归纳为限制、禁止准入项目。未纳入清单的行业一律“非禁即入”,投资者一目了然。
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工商注册更便利
商事制度改革一年来,全省各级工商部门主动做行政权力的减法、服务公众的加法,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推动工商注册更加便利化。
省工商局将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的公司登记权限下放成都市,授权市(州)工商局直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中冠“四川(省)”的核名登记。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方便,省工商局还推出冠省名内资企业名称互联网上申请和预先核准。投资人可通过互联网向各级工商部门提出名称预先核准申请,无须到各级工商部门的登记窗口现场申报。省局经过四批清理整合,省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成8项。
成都市积极创新,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限制、深化小额经营社区备案试点,大力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截至2014年底,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首次突破“百万户”和“两万亿元”大关。成都市户籍人口中,每12.12个人就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一户市场主体,成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
攀枝花市将注册资本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及分支机构下放至住所所在地工商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南充市将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企业注册登记权限下放至市辖三区;广元市工商局探索城区内个体工商户登记“全城通办”制度,群众可任意选择到城区内工商所或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就近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德阳市工商局采取政务服务上门、开通“邮政直通车”、在等候服务区开通“快速通道”、推行工商登记“快易通”软件等多种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阿坝州企业设立周期由原来的10至15天缩短为1至2天,注册登记明显提速,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当天申请当日领照。
成都市高新区和遂宁市安居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改革,企业只需要将资料统一递交到专门窗口,工作人员为申请人“代跑代办”。注册完成后,申请人直接领取一张同时赋有税务登记号、组织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字号的营业执照,大大简化了办事手续。“实行‘三证合一’是推进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表示。
近日,成都高新区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印发了《关于深化企业登记行政审批改革提升“一窗式”服务的意见》,确定从2015年2月开始,推行企业登记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2月26日,成都空鸟科技有限公司从成都高新区“企业登记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导办窗口”拿到了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这是成都高新区实行企业登记行政审批“一窗式”改革以来,发放的第一份执照。据悉,这种“一窗式”审批新模式在成都市甚至西部地区均走在了前列。
监管重点向“事中、事后”转移
各地“严管”新招陆续出台
“宽进必须辅之以严管,才能保障市场活而有序。”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省工商局去年出台《四川省企业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四川省企业信息联络员备案办法》等具体规定,建成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过渡系统,开始搭建以信息公示、信用监管、信用约束为主体的新型监管机制。截至今年2月21日,我省已有22万余户企业完成2013年度年报公示,公众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个体工商户已报送年报21万余户。1月12日,在政风行风监督员、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的共同见证下,省工商局随机摇号产生7738户企业,开始对全省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进行首次抽查。工商部门还推进协作监管机制建设,与公安厅签订《关于加强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与省法院明确了以联席会议方式进一步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衔接。
作为“先照后证”试点的遂宁市、甘孜州,及时出台了《“先照后证”试点后续市场监管方案》,市、州涉及行政许可审批的主管部门也分别制定了本部门后续市场监管办法,实现了市场监管事项与部门监管职责的全覆盖。甘孜州工商局耗资16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甘孜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过系统向各部门推送市场主体信息,各许可认领部门最晚在5个工作日内认领,杜绝监管真空。遂宁市在工商局设立了市场主体信息管理专门机构,负责探索建立全市信用约束机制。
泸州市工商局自主研发了与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接驳的“泸州市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法人数据库,整合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企业信息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将全市市场主体登记、审批、变更信息全方位公示,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内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市将探索开发工商登记身份证识别系统,与有关部门协调,建立“企业登记注册自然人身份信息检查系统”,对相关人员的身份证信息进行比对核查,从源头遏制利用虚假身份证骗取登记的不法行为,探索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备案入网制度,有效遏制企业登记过程中通过虚假签字骗取登记注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