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跨越正能量 唱响四川好声音——写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29.10.2013  17:32

    新形势下,如何确保讲出的话群众喜欢听,写出的文章群众乐意看?多种声音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8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指明了行动方向。

    第一时间,四川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学习会,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连续两天,省委书记王东明密集调研12个宣传文化单位和基层社区,座谈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加快推进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关问题,要求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四川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数易其稿,酝酿起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两个月来,一把手亲自抓,各地各部门协同干,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以创新之姿紧跟时代步伐,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凝聚在共同理想信念的旗帜下

    人心凝聚,不能只靠经济利益,关键在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近年来,四川省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创新理论宣传方式方法,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武器。

    从中国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到中国梦四川篇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紧扣理论问题和热点话题,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其中,既有高规格、大规模的集中宣讲,也有面对面、心贴心的“走基层”宣讲。上万场次的理论宣传活动,400多万人次的直接听众,把中央和省委精神宣传落实到最基层,也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在共同理想信念的旗帜下。

    在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同时,四川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把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年6月1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读书班在成都开班,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迎来为期一年的全面培训。中国梦、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理论学习成果,正在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领导发展的成效。

    为解答好新一届省委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还在召开各种理论研讨会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决策智库工程,整合社科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应用性对策研究课题,正成为省内理论研究热点。

    一批署名为“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重点理论文章也频频见诸于中央大报大刊,仅今年已有7篇,数量居全国前列。日益提升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成为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支撑。

    四川省还在全国率先打造成都“金沙讲坛”、泸州“酒城讲坛”、绵阳“绵州讲坛”等一批名牌人文讲坛,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社科普及,在润物无声中为群众解疑释惑、活血化淤、疏导情绪、平衡心理。

    用四川好声音提振精气神

    9月12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专栏刊发的稿件《丰收稻谷堆成山 卖与不卖好着急》赢得好评:来自普通群众的呼声上了党报头版头条!

    为全省种粮大户破解卖粮难的务实举动,折射出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党的十八大后,四川省不断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相结合。

    今年1-9月,四川日报、四川卫视的领导活动报道量同比减少30%。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亮相报纸重要版面、电视重要时段,引发群众强烈共鸣。

    把践行群众路线与深化“走转改”相结合,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组织走”、“重点走”、“自己走”等多种方式,让媒体记者接地气,解民难——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推出甘孜州开展结对认亲、兰辉践行群众路线等深度报道,一批先进典型、经验做法从基层走向全国。

    四川日报推出“挑夫校长”、“卖粮难”等深度报道,四川广播电视台举行31期《阳光政务》热线厅局长在线访谈,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四川日报网开设互动栏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重大主题、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宣传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更是勇挑重担,唱出了四川好声音。

    为期两个月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四川省整合新闻媒体力量,深入浅出地解读多点多极支撑、“两个跨越”,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奏响了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壮美乐章,进而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沉着冷静,冲锋在前。芦山地震后两分钟,四川在线发出国内第一条消息;四川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随即滚动播发抗震救灾专辑,覆盖数千万读者;震后3小时,四川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此后连续举行7场新闻发布会,将宣传报道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凝聚起抢险救灾正能量。

    从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到世界华商大会、科博会、西博会,四川省积极创新外宣工作,跳出会场,跳出四川,以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接轨世界。《财富论坛三城启示录》、《财富全球行》等环球深度报道,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四川全新形象,也将世界智慧带到了四川。

    唱响好声音的不止传统媒体,还有网络空间。近年来,从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从网上发布到在线交流,四川省创新理念、手段,积极抢占网上思想舆论阵地。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四川省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网络空间作为群众工作新平台,认真地听,务实地办,真正做到了“拍砖”能接、“灌水”能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成都市政务微博服务大厅”上线运行3个月就办理网民诉求3万件,政民互动逾10万次,仅“@成都服务”账号就收到、处理、回复群众诉求2700余件。年内,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还将全部开通政务微博,组建政务微博“合唱团”,用网络纽带更好地联系群众。

    为让网络更多释放正能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着力构建大宣传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格局,不断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以“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消除网络时代的“本领恐慌”。

    倡导真善美引发“滚雪球”效应

    9月26日公布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名单中,罗玮、菊美多吉光荣当选,8人获提名奖。这是四川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党的十八大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全过程。

    用先进典型引领带动群众——近年来,四川省涌现出兰辉、文建明、王瑛、叶志平、李林森、菊美多吉等10多位全国重大典型,推出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400多个,在全国和全省共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200多场次,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用凡人善举传递道德力量——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012年8月启动的“四川好人”月评,迄今已有180人登榜,36人入选“中国好人”,推出了以曹于亚、蒋敏、罗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5月以来,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并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五”将建成45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力争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新建5000所留守学生之家,完成1409个藏区牧民定居点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评选从“三年一评”改为“一年一评”,推动创建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系列倡导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务实之举,在四川大地引发正能量的“滚雪球”效应。

    文化体制改革攻坚破难

    8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四川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839.5亿元,增速跑赢同期 GDP。2005年至今,文化产业保持了32.7%的年均增长,成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缩影。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四川省作为“不是试点的试点省”,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全省共注销文化事业单位法人259家,核销事业编制9528个,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八大后,文化建设站上新起点。如何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省委高度关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晰。

    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今年以来,全省积极稳妥推进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扎实开展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前期工作,引导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省级文化集团(单位)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使53个重点支撑项目得以“腾笼换鸟”,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和科技产业、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释放出文化发展的巨大潜能。

    用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惠及群众——全省18万个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375个,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馆204个、公共图书馆161个、博物馆89个,共计超过3500万人次受益,基本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47824个,实现城乡全覆盖,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加快建设300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探索统筹性捆绑式建设农村文化院坝新路……

    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又一次踏上了攻坚破难之路。

    大政方针已定,方向任务已明,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记者 李旭 刘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