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土地 四川还地权于农民

14.04.2015  11:3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彧希)成都市新津县文井乡的3500亩土地,在一年之中分属两个不同的“主人”,这种“返租倒包”模式,既防止了土地撂荒,又使公司、农户都受益,有的农户一年甚至能多收入20多万元。

2014年,作为全省8个试点市之一,资阳在安岳、简阳两地试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先“吃螃蟹”的当地村民唐建华,算盘着“拿到贷款扩大规模,今年要多赚好几百万。

37年前,广汉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天,四川农村改革再出发,“还地权于农民”,四川紧抓“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生产要素,将改革推向“深水区”。经济学家华生曾说:土地制度或是再启全面改革的逻辑起点。那么,唤醒沉睡的土地,将对农村深化改革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先·37年后再次“敢为天下先

2月1日,在大邑经营家庭农场的刘成钢,在朋友圈转发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1号文件提出要把农村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刘成钢意识到,在这波浪潮中,自己不能“踏空”。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四川多项农村改革试点梯次推进,让越来越多的刘成钢,看到了田野上的希望。

2月12日,2015年省委一号文件公布。“敢为天下先”的四川人再提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希冀“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川农村改革,有望再次成为全国的“探路者”:2014年6月,四川省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方案》,新一轮改革浪潮由此开启。

四川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体推进的3个试点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省份,将承担起为西部其他省份探路的责任。

2014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首批55个试点县(市、区)于去年年底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面积达到90%以上;随后新确定的60个重点县(市、区)也全域推开,确权登记面积已达到40%以上。    

动·田野处在“价值洼地

3月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人,专程赴成都市崇州市,调研“农业共营制”。“这可能是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说。因而成都的产权制度改革被赋予了“全国样本”的高度。再度出发,成都将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根本取向,打开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闸门”。

去年底,国家第二批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名单出炉,成都市、内江市中区、巴中市巴州区、彭山县获批承担10个实验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成都市承担7个项目,居全省第一。这其中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处在“价值洼地”的乡村田野犹如没有得到完全开采的矿藏,重新显现生机与活力。

同样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内江市中区“三化”(集体资产股份化、承包土地股权化、农村资源资本化)模式被作为全国经典案例,通过农房、建设用地、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让资本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全省注册登记的首家种植业家庭农场——遂宁安居区绍兵家庭农场,全家6人各司其职,年收入已超50万元。安居区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带,其中“七彩花都”成为4A级景区,富了集体经济。

广元在“七权同确”中,将水利改革融入其中,全市33个试点乡镇中,既有确权到集体、联户的,也有确权到个户的。产权明晰后,部分乡镇已有项目入驻,已有农民从中获益。

德阳绵竹市从年初开始在猕猴桃产业基地试点“大园区小业主”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猕猴桃基地以20亩为单位分片承包给农户管理,公司将为农户发放工资并进行绩效考核。

正如产权理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教授认为的那样,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极大地激活了沉睡的土地。    

惑·如何“变现”尚需求解

改革本身就是攻坚破难,必然会有激流险滩。伴随着土地潜力被激活,不断出现的困惑面临“求解”。

如果说前一阶段我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关注点是“确权、颁证、流转”;那么,下一阶段的改革方向则应该是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变现”的问题,这将是涵盖制度体系、法律层面、农民权益核算等领域的系统设计。

在去年省政协的一次情况通报会上,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流转后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使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问题摆上桌面。另一个困惑是,土地流转时,是让农民个体分散出让流转还是以“组团”或“集体”形式流转?

而实现土地财产权利“变现”,现在的难点在于土地财产之上的产业化配套。尤其是川西北高原藏羌区、攀西及大小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等“地利”条件并不优越的地区,确权之后急需思考如何夯实农业经营体系的问题。

谁来种田、如何种田”,仍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