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扶贫推进到哪里基层组织服务就覆盖到哪里

18.11.2014  14:42

在“巴山新居”聚居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专合组织和涉农企业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致富“带头人”,形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是我市“组团式”集中连片扶贫的重要举措,做到连片扶贫推进到哪里,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支部示范带动开启产业源头

 

恩阳区西南村地处关公乡和兴隆场乡交界处,是个远近闻名的旱山村,被当地群众戏称“吴家山高过天,十年就有九年干。村里二十四户人,二十三户断炊烟”的穷山村。近几年来,党支部率先“吃螃蟹”,开启葡萄产业源头,探索出“支部引领、专合带动、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发展之路。目前,西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1500亩,今年挂果面积320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成了村党委思索的重要课题。”村党支部书记王启孝介绍,村党支部在专业合作社、曹家湾聚居点分别成立了党小组,各党小组设组长一名,同时,设立了民主议事理财小组,推行三级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挂联区级部门按照派驻干部不少于两名、乡党委政府按照一村至少派驻一人、村社按照不少于10名的要求,分户落实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对贫困户定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撤离。

 

创新党建模式对接发展目标

 

座座粉墙黛瓦的“巴山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条条通村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个个蔬菜大棚点缀在山野田间,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农家院户……走进曾经贫穷落后的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呈现眼前。村民说,槐树村的巨大变化,除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照支持外,还与村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分不开。

 

为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几年来,村党委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政策法规+技能技术”的“双育式”培训模式、“协商合作+和谐共进”的“协商式”民主模式、“党员联动+干部联动”的“联动型”管理模式,对接“推动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民、打造阳光村务、推进能人治村”的村级发展四大目标。

 

多元主体共建增强致富能力

 

为适应农村扶贫开发新形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我市初步构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基层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已新设立村(社区)党委6个,组建跨村联村的产业型党支部24个、党总支20个,在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中组建“两新”党组织33个,在各类专合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800多个,乡(镇)和村均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实现了连片扶贫推进到哪里、基层组织的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