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患者咳嗽时服用抗生素 咳嗽5误区你中招没
首个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在蓉发布,超八成患者咳嗽时服用抗生素
如今正值深冬季节,若到医院呼吸科走一遭,便可发现咳嗽患者是如此之多。然而,大家对咳嗽存在的种种误区却少有人关注过。日前,由国内多名呼吸道专家参与的首个“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在成都发布,数据显示,20.2%的人选择“能扛就扛”;超过八成的人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滥用;另外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有痰咳嗽的元凶是痰液,只要化痰便能解决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可副教授说,在大气污染、过敏原增多等因素下,咳嗽患者越来越多,但很多患者对咳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已成为治疗咳嗽的一道障碍。特别是一咳嗽就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大量的抗生素使用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最终让他们变成“药王”。
王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秋冬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多为湿咳,为的是把痰等呼吸道刺激物排出体外,因此祛痰才是治疗有痰咳嗽的根本。他说,如今雾霾天气较多,市民家里除了应使用空气净化器外,还应常备口罩和纸巾,同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在出现咳嗽症状后,应及早服用针对性的药物,减轻咳嗽咳痰,还要多喝水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毒素的排出。此外,多吃具有润肺功能的梨也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当自行治疗病情仍未好转时,还是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指导。
那么,我们对咳嗽究竟有哪些错误的认识呢?王可副教授向记者详细解读了咳嗽的五大误区。
专家解读
咳嗽五大误区 你中了几招?
误区1:咳嗽是不好的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庭对咳嗽的根本原因及对咳嗽是好是坏的判断存在盲点:
□受访者中,部分人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但仍有41.1%的人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
□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引起咳嗽的根本原因,仅有40.8%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大多为痰液。
专家纠错:治疗咳嗽,先要弄明白咳嗽是好事还是坏事。咳嗽从表现来看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黏膜产生刺激,使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最终落在湿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误区2:咳嗽能抗就扛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访者普遍对于咳嗽的专业治疗不够重视并且用药不及时:
□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在刚开始咳嗽时会倾向进行治疗,但在是否会看医生的问题上,39%的人表示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受访者普遍存在咳嗽用药不及时的状况。根据调查报告,47.4%的受访者在久咳不愈时才会适当选择药物,更有20.2%的受访者一般不喝药,等其自愈。
专家纠错: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专家建议,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呼吸道专家在临床诊断中发现,很多家庭更习惯于快速镇咳,而不会选择祛痰,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64.1%的受访者知道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时需要祛痰,但咳嗽时会优先服用祛痰药的仅占14.6%。
□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专家纠错:有痰咳嗽的患者在盲目服用了快速止咳的“镇咳药”之后,可能会暂时获得缓解,但这样会使细菌的最佳“肥料”——痰液持续停留在呼吸道内。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加上炎性细胞死亡后释放的物质,其中有很多蛋白质的成分,是细菌繁衍极佳的培养基。如果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有可能会使痰液无法及时排出。痰液滞留在体内,容易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如沐舒坦等,则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