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咬指甲、没事抖腿 请不要“弃疗” 类似“拔毛癖”的压力病 可被纠正

20.02.2016  15:28

我打听:

市民李先生:听说拔头发属于拔毛癖,那我喜欢拔眉毛,也是因为拔毛癖吗?怎么可以改掉这毛病?

杭州一名21岁的女孩,每天都要拔几根自己的头发才睡得着觉,头发拔光后,戴着假发还继续拔。医生诊断,这是“拔毛癖”。

近日的这则新闻,让成都市民李先生有些焦虑:自己时不时要光拔眉毛、睫毛,不会也是拔毛癖吧?其实,不只拔毛,咬指甲、咬衣服,这些都是“病”,属于冲动行为控制障碍,它们和抖脚、转笔一样,是一种行为习惯。这些“自虐”行为,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不过,随着年龄增加,情况会有所好转。

边做题边拔头发小伙担心秃头

爱拔头发的,可不只是杭州的这位女孩。24岁的成都小伙吴重(化名)也有这一奇怪的癖好。他告诉记者,自己上高中时,习惯一边做题一边拔自己两侧的头发。刚开始,他并没有发觉,还是同桌的提醒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习惯。

那时,吴重也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就像条件反射那样,不自觉地就会做这个动作。”有时候,一堂考试下来,他的课桌上可以看到数十根头发。

最近两年,他有些后悔了,“感觉两边的头发比以前少多了。”尽管如此,他有时还是会不受控制,“好像改不掉了,这样下去,以后会不会秃头啊?”

指甲咬缺一半流血了还继续咬

与吴重不同,今年16岁的初三女生玥玥(化名),两年前开始养成一个习惯: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就要咬指甲。“就算已经很短,甚至流血了,还是要咬。”玥玥摊开双手,每个手指甲都坑坑巴巴,最为“惨烈”的是左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盖,长度不到5毫米,只有正常人的一半。

30岁的罗先生,也是一个狂热的“咬指甲爱好者”。他说,自己从来不用指甲刀,因为牙齿就可以搞定。在好友看来,罗先生咬指甲,可是相当的“投入”:上网时在咬,耍手机时在咬,就连等电梯的空隙时间也不放过。

“不晓得从啥子时候起就有了这个习惯。”罗先生说,一有机会,他就不由自主地咬指甲,现在他的十个手指甲都几乎被咬“秃”了,而且还长了湿疹。作为销售人员,这一习惯还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影响,“跟客户握手时会很尴尬。”因为指甲不美观,罗先生还错过了好几个相亲对象。

“我”支招 不必担心 进入社会后大多自然纠正

这些不自觉的动作,是病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黄明金介绍,拔头发、咬指甲等都是冲动行为控制障碍的一种,有些是因为压力太大、紧张焦虑所造成的。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那么,如何纠正这些行为习惯?黄明金称,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进入社会后,当周围的人会对你的某个不好的行为提出意见或产生看法时,你自然会开始注意,并有意识地控制,这也类似于‘厌恶疗法’。”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