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成立旅游商品研发基地 打响“民族文化品牌”战略

26.01.2015  15:16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购物旅游,扩大旅游购物的消费,以购物带动旅游经济成为旅游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

  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孕育了优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树立旅游商品品牌条件得天独厚。

  成立旅游商品研发基地

  2014年呼伦贝尔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成立,并纳入旅游线路给予推广,将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创造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打造以民族手工艺品为主的特色品牌,在旅游的六大要素的“购”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第一步。

  基地成立前,呼伦贝尔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曾特意前往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学习考察民族旅游纪念品市场,并走访成吉思汗大学和多家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工坊,与蒙古国的手工艺工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与呼伦贝尔合作研发、生产旅游纪念品的意向。

  呼伦贝尔创业园旅游纪念品研发基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集工艺品研发加工、生产销售、学习研讨、人才交流、制作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蒙古文化产业基地。在基地学习手工艺品制作的蒙古族小伙扎鲁夫说:“我们所学习的制作技艺都由蒙古国工匠亲自教授,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想把银器、蒙古雕刻、蒙古烫画、皮画、壁毯这些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学习结束以后,自己创业开一家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研发基地设有多项民族手工艺实景现场制作项目,从北京来的游客孟刚正在和皮画师傅学习,他认真的画下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蒙古包和大草原,“回家要把这幅皮画挂到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这次难忘的大草原之旅!”他兴奋的边画边说。

  在刚过去的第三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展览会上,呼伦贝尔市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签下了近30万元的订单。当天,旅游商品展厅内人山人海,呼伦贝尔市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研发设计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吸引了各地游客在展台前驻足,让游客爱不释手。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到呼伦贝尔创业园旅游纪念品研发基地调研指导时表示,呼伦贝尔旅游产品开发起步早、起点高、前景好,旅游企业发展意识强,产业发展后劲足,要发挥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动呼伦贝尔市购物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旅游产品百花齐放

  很多游客对呼伦贝尔的认识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实际上,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最北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极少污染,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同时呼伦贝尔市有独特的北方文化,其艺术品不仅有浓厚的北方风情,也融合了当地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邻邦俄罗斯、蒙古国的元素,极具特色。

  正值七八月份旅游旺季,位于海拉尔区俄罗斯商城内的一家旅游商店里,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来自海南的王先生一家3口,据王先生讲,今年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来到呼伦贝尔,这里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尤其是旅游商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他和家人挑选了俄罗斯列巴、俄罗斯套娃、俄罗斯梳妆镜、俄罗斯榛子巧克力准备送给亲朋好友。据老板梁女士介绍,今年来呼伦贝尔旅游的散客很多,大多数游客都很喜欢富有地域特色、精巧便携的俄罗斯套娃。

  “桦皮盒、桦皮篓、袍角帽、袍皮手套等民族手工艺品特别畅销,去年纯收入6万余元,羡慕吧!”希日特奇猎民村猎民白晶高兴地说。近年来,托扎敏猎民乡为打造民俗手工艺产品特色品牌,将村里13名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大师集合起来,建成了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加工厂,富了猎民富了猎乡。根河市一家主营桦皮工艺品商行的罗经理告诉记者:他不仅批发零售旅游商品,还与妻子将制作工坊搬到了自己家里,用白桦树皮手工精心设计制作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同时他们还承揽私人定制手工艺品项目。

  “这段时间的鹿茸和鹿胎膏有些供不应求,上星期来自上海的导游一次性买了20盒鹿茸回去送人。”索荣花说。她是下山的猎民中第一个开办鹿茸品销售商店的人。如今移民村中已有10多家鹿茸品商店,随着鹿制品的畅销,移民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索荣花的丈夫张万林不时地上网聊天,“去年来这儿旅游,从我们家买走鹿茸的一个吉林人在网上向我订货呢,我用相机拍了产品,给他发过去。”张万林说,移民新村现在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数千人,下山的猎民中有的开办了家庭旅游点,有的通过向游客销售驯鹿产品和民族工艺品而致富。

  记者发现,最近在呼伦贝尔市各大商场,旅游纪念品已飘荡着浓浓的年味,而这年味当中,又充满了呼伦贝尔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审美和趣味。

  打响“民族文化品牌”战略

  2015年旅游纪念品流行趋势在上海发布,今年旅游纪念品流行趋势已概括为:梦想主题的原创核心、回归经典的主流趋向、全彩运用的流行风尚。呼伦贝尔旅游局希日莫认为呼伦贝尔旅游商品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比较多。以工匠精神、品牌意识来发展手工艺品行业,倡导社会大众关注经典原创,提高审美素养。不断研究游客的消费偏好,主动迎合游客的“口味”需求,设计更多的富有个性化兼具少数民族特色、制作精良、价格合理、加入创意时尚元素的旅游纪念品来打造更高水准的研发生产水平。

  呼伦贝尔旅游局局长托亚说,第一是品牌质量的整体提升,第二是少数民族产品的深度开发,第三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将呼伦贝尔旅游纪念商品推广出去。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必须从具体的载体和媒介中体现出来,通过一种便于携带的产品、旅游纪念品中体现出来,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从而有所体现,能够传播出去,并且发扬光大。在民族文化中创新,不再基于原来的民族符号的简单运用,能够抓住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实质,充分体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神、形、气、意、韵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