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周:改善政策环境,加大培育社会扶贫

14.06.2016  15:53

 

        贫困发生率越高,贫困集聚度越高,政府扶贫模式的适用性越强;而随着贫困人口越来越少,扶贫分布越来越散,致贫因素越来越多,贫困瞄准越来越难,社会扶贫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应加大培育社会扶贫力度,改善社会组织发育的宏观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把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可以做的事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向社会组织开放财政性扶贫资源,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竞争,促进他们提升能力、效率、公信力和透明度,同时完善捐款减免税政策,激励企业和公民的募捐意愿。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提高贫困户参与度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产业扶贫的作用十分关键。但是产业扶贫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河北某村,政府给每户贫困户发种兔,本意是让他们发展养殖业,但第二天,这些贫困户无一例外把种兔以25元一只变卖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思考,究竟产业扶贫该以什么方式来组织,如何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像普遍提倡的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做法,实际情况往往是大户加入进去了,贫困户并没有加进去。所以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的方式,提高贫困户对产业的参与度。比如资产收益扶贫就是一种探索,以产业为平台,将自然资源、农户自有资源以及各类扶贫资金资产化,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农户,特别是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带来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同时,还增强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  王域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