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监督缺位,舆论危机处置易患“后遗症”

10.03.2015  17:37

一周舆情(2015.3.2-2015.3.8)

上周,三年前引发网络舆论风波的“悬浮书记”被查,再次引发网友的关注,网络舆论就“悬浮”与“落马”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了讨论。而南充一红军纪念馆现老君像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舆论讨论变得复杂起来。

悬浮书记被查,处置舆论危机不仅靠手段还要靠监督

上周,四川省纪委对会理县委原书记李宁一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经查,李宁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贿赂。李宁一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违法,且涉嫌受贿犯罪。

这则看似普通的官员落马消息,却吸引了舆论的焦点。其原因是这位官员就是3年前在“悬浮照片”舆论风波中化险为夷的“男主角”。2011年6月四川会理县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标题为《会理县高标准建设通乡公路》的新闻,配图中包括李宁一在内的三位县领导与公路背景格格不入,好像“悬浮”在公路上一样,被众多网友封为“悬浮书记”。

于是,网友们就李宁一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因果关系般的剖析。

其中,有人认为“悬浮书记”的悬浮照是其工作作风浮夸的表现,在舆论批判之后,非但没有加强一个干部的自我修养,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诸如以下言论比比皆是:“李宁一落马虽然与‘悬浮照’无直接关系,但其在腐败问题上越陷越深、越走越远,可能与没有汲取悬浮照事件教训有一定的联系。”(向秋《县委书记落马与“悬浮照”无关》)

不过舆论的批判并不止于此,“悬浮书记”舆情风波处置成功案例与权力监管之间的追问还在延续。

3年前,“悬浮书记”照片出现在会理县政府网站,顿时引来了网友们的狂喷,面对来势汹汹的民意,当地政府开微博、承认错误,刊发当地人文风光,成功地平息舆论怒火。

在此,若要从政府公关危机处置的角度上讲,这确实是一起成功的案例。但是,3年后,当年成功化险为夷的书记如今落马,这对于舆情处理来说却是典型的“后遗症”。

对此,舆论开出了药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悬浮照横空出世的时候,广大网友们就曾呼吁干部监察部门要擦亮眼睛,要用放大镜里看看李宁一。三年之后,李宁一终被查,最终证实了李宁一悬浮照背后其悬浮的干部作风,多少令人感叹。”(张立《悬浮书记被查告诫权力别太任性》)

由此,这里有必要给了政府处置舆情危机提个醒:要想真正平息舆论的怒火,除了舆情处置的操作手段,权力监督也要更上,不然很难实现真正的成功。

红军纪念馆现老君像,媒体疯狂转载舆论变得复杂

上周,“问政四川”平台收到一则网友留言,网友称阆中市老观镇的老观红军纪念馆里,摆放着太上老君等塑像。对此,阆中市老观镇人民政府回应称,老君像是民间人士所镇政府早在2月26日,例行安全检查时已发现此并将泥塑像全部推倒拆除。

红军纪念馆”、“老君像“|”“民间所为”当这三个词碰撞到一起,激发了民众的猎奇心理。包括凤凰网、环球网、新民网、搜狐网在内的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转载量不断增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红军纪念馆 老君像”关键词,截至3月8日16:00就有4630条相关信息。

纵观各个舆论平台,其走向在两种观点之间博弈。以“环球日报”新浪官方微博的留言为例:

网友“李正确”:民族英雄无人拜,大小庙宇乱求财。照这样发展,一遇外敌侵罗略,谁愿再当民族英雄呢?

网友“zyl一笑而过”:建的是红军纪念馆,馆未建成,红军尚无踪影,老君先拔头筹,鸠占鹊巢,是何道理?虽然,老君也是一个历史人物,受到民间的尊崇,但是与红军英烈相比,岂能够相提并论?

而另一派则支持供奉老君像,否定拆除行为。

当两派观点互相博弈之时,另外对政府行为的评论也在进行。“政府建馆为何在老君旧址重建?”“政府不缺地?”……

由此,舆论变得复杂起来。其实,这原本是一件情况并不复杂的事件,红军纪念馆现老君像,是民间所为,移除本无可厚非。如果一定要追究政府行为有无过失,或许在于方式方法值得商榷,如若把“直接拆除”换成“移除到其他地方”,定然不会再生出其他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