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来家祭:生前身边工作人员现身(图)

09.01.2016  02:07
家祭场所 - News.Sina.com.Cn
家祭场所 - News.Sina.com.Cn
周恩来亲属 - News.Sina.com.Cn
生前工作人员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家祭场所 家祭场所 周恩来亲属 生前工作人员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从第二年1月8日起,周恩来亲属和原来身边的工作人员自发聚集起来,在忌日纪念总理。不同于诞辰日国家组织的纪念活动,家祭日一直以来都低调进行,2016年是周恩来逝世40周年,也是第39次家祭日,长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得到邀请参加了纪念活动。

  由于周恩来要求骨灰撒海,并无葬地,因此家祭日最初并没有专门场所。1982年12月,毛主席纪念堂开辟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革命业绩纪念室,家祭日就转移到了位于毛主席纪念堂二楼的周恩来纪念室。

  周恩来纪念室不大,约百余平方米,正中是周恩来塑像,四周墙壁陈列着历史照片和少量实物,供人瞻仰。

  今年的家祭日活动在下午举行,到场的包括周恩来亲属、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及亲属以及一些得到邀请的相关人士,由于是40周年纪念因此人数比往年多,纪念室显得有些拥挤。

  亲属们在塑像前献上了花篮并鞠躬悼念。周恩来侄儿周尔均及夫人邓在军、侄女周秉德等亲属基本上每年都会在此次相聚。周恩来要求亲人过普通人生活,周家成员都行事低调,周恩来逝世后,邓在军在中央电视台的同事才知道她是周恩来的亲戚。

  除了亲属,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也会在家祭日现身,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问题,如今能到场的也越来越少。92岁高龄的周恩来外事秘书钱嘉东参加了今年的纪念活动。

  除了在纪念室的吊唁,家祭日当天还会在毛主席纪念堂电影厅举行简短的悼念仪式,亲属和相关人士会分享一年来继承周总理遗志、宣扬周恩来精神的活动。今年的分享中,周恩来母校南开中学理事长孙海麟介绍了英、法、日文出版的周恩来纪念书籍。

  随着时间的流逝,参加家祭日的人中,直接接触过周恩来的人越来越少,但年轻人的增加也是周家人乐于看到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传承。这些年轻人既有周家后人,也有敬仰周恩来而自发参加活动的青年人。在今年的活动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到场再现了周恩来在北二外与学生们交流的场景。

  1982年出生的盖艳峰是个普通公司职员,但她也是“周恩来青年研习会”主创人员之一,这是一个完全民间、完全自发的组织,在网上有论坛专门讨论学习周恩来精神。由于在青年人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家祭日这天她也获邀来到现场。得见周恩来亲人,她激动不已。

  约一个小时的悼念和分享后,周家人又匆匆离去,分散到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继续他们的平凡生活,只是在他们的微信群里,流传着这位不寻常的家人的形象和故事。

来源:长安街知事

责任编辑:苏未然 SN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