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让普通人看懂古遗址
修复后的三星堆残堆。(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广汉7月8日电 (徐杨祎 王鹏)“一般人看不懂古遗址,也不愿意去古遗址。”时值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发掘30周年之际,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阙显凤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遗址并不是高深的,博物馆也不是在神台上高不可攀的,这么多年,三星堆一直致力于遗址保护工作,并让大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遗址。”
谈及三星堆文明,世人多为出土近7000件各类遗物的两个祭祀坑所震撼。30年前,1986年7月至9月间,考古人员在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的一号祭祀坑、二号祭祀坑内,发掘了金器、玉石、青铜器、象牙等大量文物,其中包括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金面铜人头像等国宝。自此,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文明正式走进世人眼中。三星堆古遗址也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据悉,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区4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阙显凤说,为了改变一般人看不懂也不大愿意去古遗址的尴尬局面,三星堆博物馆一方面努力打造古遗址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营造出一种浅显易懂的氛围,让大家在感受优美环境的同时,看懂古遗址。
30年前祭祀坑发掘现场。(资料图) 钟欣 摄
比如,三星堆博物馆将两个当初发现大批量珍贵文物的祭祀坑在原址基础上进行了场景还原,并在地面加建了玻璃罩子。“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当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就这么大点地方,挖出了那么多东西。”阙显凤告诉记者,以古遗址西城墙为例,普通民众能直观地看到残留的城墙,看到城墙有多高,就能想象出3000多年前古人是如何去建造的。
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为古老的历史文化注入年轻的活力,以加大其作为文博单位对普通民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我们与很多其他部门合作,做酷跑三星堆、数字遗产中国行、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就是要把静态的历史遗址变成更加生动的文化遗产,让大家都来这里看自然、看文化。”阙显凤如是说。
当然,作为一个距离广汉市区仅7公里、离省会成都也不过一小时车程的遗址公园,三星堆文明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当其冲的正是遗址管理。
正因为距离城区近,交通便利,前来参观的民众很多,“我们必须承认,对遗址最大的破坏肯定是人的影响。”阙显凤说,遗址区内至今仍住着1000多户、3000多人,这些老百姓在这里土生土长,很难搬迁,“他们的生活也受到遗址保护的限制,比如耕作方式、房屋扩建等。”
阙显凤强调,怎样平衡古遗址保护与本土居民物质生活需求间的矛盾,将成为三星堆博物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此外,三星堆古遗址四周并未合围,四面八方都能进,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遗址。阙显凤说,怎样防止遗址被人为损害,让其依然以比较原始的面貌存在,也极具挑战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