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天府"周年观察:融入全球创新版图的成都路径

25.04.2016  12:21

  改革创新引领 融入全球创新版图的成都路径

  ——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一周年观察(上)

  4月15日,成都“创业天府 菁蓉年汇”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举行——这是成都市城市创业品牌“菁蓉汇”活动的总结表彰启迪未来的年度大会,是百万蓉漂的嘉年华。

  就在同一天,成都市还正式发布“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推出了6方面26项推动“双创”提档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双创”,在成都,正持续加快和深入。

  2015年2月8日,成都正式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一年多来,成都实施以“双创”为重要推手的新一轮创新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成都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得到激发,成都“双创”逐渐形成城市品牌并不断融入创新创业的全球版图。

  □安宁

  为什么要“双创”:

  “万亿成都”再出发的新抉择

  2014年,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全国3个“破万亿”的省会城市之一。

  成都却不得不直面发展中的困难,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实发展问题进一步凸显。“万亿”级,如何再出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成都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深度推动创新创业,为经济增添新动能,形成发展新常态。

  因为,机遇同样也很明显。

  成都,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从历史基因讲:两千多年前成都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建成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八世纪时,成都发明并使用了雕版印刷术。十一世纪初,成都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从现实基础讲,成都同样有不可多得的条件:教育优势上有56所大学,7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生有28万;科技优势上,重点学科有60个,位居全国第4;第三就是宜居宜业的优势,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从政策条件讲,创新性地推动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2015年,国家批准四川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其中成德绵是重点,成都是核心区域。同年6月,成都获批成为西部地区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还是中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

  同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位——西部科技中心。因此,通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推动和辐射西部地区的更好发展,对成都来说,是紧迫而必须的。“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唯有自主创新能力强,城市发展的腰杆才会硬。”对于推动“双创”,成都市决策层有着清晰的认识。

  从2015年2月,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之始,成都就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

  如何推动“双创”:

  改革创新形成“双创”源动力

  今年1月19日,西南交大正式出台专利管理“新规”。据此,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可按“三七开”的比例共同申请专利,也可按同样比例分割学校持有的职务发明专利——这是成都市“牵手”西南交大,在高校科技成果“三权(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实际上,在此之前,成都早就出台“成都十条”,并明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用于人员激励,这一比例可不少于70%。

  改革创新,是成都市推动“双创”前行的法宝。

  从“双创”实施之初,成都就一直把政策制度的深度改革创新放在首位。

  ——2015年2月开始,成都先后制定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提出了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科技金融、聚集创新要素和塑造创业品牌等五大任务;出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成都科学城先导工程、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工程、创业天府圆梦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制度创新保障工程等十项重大工程,并出台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7大类46条政策。

  ——2015年12月4日,成都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为此,成都已确定三大抓手——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推动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同样,指向也非常明确:建设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地,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2016年4月15日,成都再次发布“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将从体制机制、创业力量、载体孵化、融资渠道、要素聚集、品牌活动等6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出台成果转化成都“新十条”,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将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允许高校院所非正职领导兼职取酬,放活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双肩挑”人才。同时,在鼓励“僵尸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建设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成都将着力打造3个“双创”引领区、M个集聚区及N个专业特色区,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

  对于成都“双创”政策持续利好不断产生的“发酵”效应,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表示非常看好。“升级后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将进一步突出深化改革,突出创新创业活动市场化、要素国际化、创新协同化和环境生态化,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厚植创新创业人才优势、升级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夯实创新创业投融资支撑、营造创新创业一流生态、塑造‘菁蓉汇’国际创业活动品牌,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品牌,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卢铁城说。

  扩大“双创”视野:

  融入创新的全球版图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这既是一句成都对创业者的承诺,同时也是成都正在树立的“双创”城市新形象。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都非常注重搭建“双创”平台,并努力形成独具成都特色的创业品牌。

  首要的,当属“菁蓉汇”系列活动。

  “菁蓉汇”——融项目路演、专家点评、投资认股、大咖分享、培训计划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作为成都这座城市的“双创”品牌,一年多来,已经成为成都市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目前,成都已举办“菁蓉汇”主体活动19场,“菁蓉训练营”25场,“菁蓉创享会”108场,近300家创投机构、6000余家企业及团队、30多万人(次)参与,参与项目获得意向投资超100亿元。在“菁蓉汇”品牌带动下,2015年成都市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近千场,40万人(次)参与。“成都首场‘菁蓉汇’活动举行时,我就在现场,触动很大。2015年2月29日,我召集8个博士同学一起开了公司,到现在我们在无人机发布上已经做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和高科、腾讯等公司达成系列合作。”在4月15日成都“菁蓉年汇”上,获得成都市“菁蓉创业之星”荣誉的创业者徐一丹说。

  除了已经成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巨大影响的“菁蓉汇”活动,成都“双创”还表现出开放性的全球视野:这就是全球“创交会”的举办。

  2015年11月9日,为期3天的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成都举行,150家欧盟企业,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3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芬兰图尔库应用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高校代表齐聚成都。

  在这场国内首届全球创交会上,参与创交会大赛、路演、现场交易的项目2686个,109个项目达成53.2亿元的交易总额,与会代表还发出关于全球创新创业的“成都共识”。“成都共识”指出: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是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其在促进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座城市,能搭建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与全球创新创业的业界同行们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创举、有意义的事情。”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副主席、圣丹尼斯市市长白艺峰表示,希望通过成都全球创交会的平台,与成都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深化交流合作。

  目前,成都市即将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创交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与首届相比,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而对于“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这样一个创新创业品牌和舞台,成都的目标很明确: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化、国家级、永久性、成都牌的“创交会”。

  2015年以来,随着成都“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的成都形象不断得到提升:被誉为全国“3+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创业基地城市,《财富》杂志也将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双创”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