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庆兴在我局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专题党课
践行“两学一做” 提高五种思维能力
加快地质经济转型发展
——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党课报告
王庆兴
2016年6月28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表彰在“两学一做”开展的“共产党员示范行动”中命名的共产党员示范岗位、示范团队和示范单位,见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局党委向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示范集体和优秀个人,以及在党旗下郑重宣誓、积极加入组织的新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两学一做”工作部署,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一次党课。今天,利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机会,主要和参会的党员干部交流,我重点谈3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两学一做”的逻辑关系,把我局学习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重视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现在推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方向、方法、目标和任务非常明确,内在逻辑十分严密,是一个系统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我们首先要从逻辑关系上认识“两学一做”的意义;其次要把准“两学一做”的逻辑底线,即学习底线、合格底线和发展底线;三要整合、认识“两学一做”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文化逻辑、政党逻辑、科学逻辑和辩证逻辑体系;四要通过“四个避免”、“五学”、“五讲”、“六个打通”等路径和逻辑方法,将“两学一做”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从历史逻辑上认识。 从时间轴来看“两学一做”具有历史纵深感。中国人历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开展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体现了中国哲学这种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精神。我们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和我们单位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学党章党规和增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品格结合起来,把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基本内容和单位发展思路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道德修养,一方面提升工作能力。
(二)从现实逻辑上认识。 从现实问题来看“两学一做”具有紧迫感。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是“两学一做”的逻辑起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破一个历史瓶颈,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引领经济新常态,能否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爬坡过坎”。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并且一直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逐渐面临四大危险的考验,这也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而当前我们的发展也正在突破地勘行业发展的一个历史瓶颈,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有悲观消极、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不思进取等问题。这就需要每个党员,尤其是普通党员,通过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在群众中体现出先进性和代表性,以自身行动影响和感召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引领全局职工一起“爬坡过坎”。
(三)从文化逻辑上认识。 从文化演进来看“两学一做”具有使命感。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伟大创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文化逻辑是一种新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我们局提倡“忠诚守信责任担当 改革创新 实干兴业 和谐共融”的核心价值观,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地勘单位的企业文化逻辑,忠诚、责任、担当在当前这个关口尤其显得重要。
(四)从政党逻辑上认识。 从执政规律来看“两学一做”具有必然性。中国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模式,蕴含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在逻辑。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最新时期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国共产党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束缚,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建党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使“两学一做”成果真正武装我们每一个党员,使每一个党员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行动自觉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从科学逻辑上认识。 从科学规律来看“两学一做”具有精准感,是精准治党的体现。“两学一做”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把抽象的定性的“共产党员”确定为定量的可评价的“共产党员”,那就是“四讲四有”这个标准。计算机语言中最基本的逻辑运算只有0 和1两个数字,它应用于逻辑中,解释0为假,1为真。“两学一做”的落脚点为“做合格党员”,达到“四讲四有”就是1,就是“真”;达不到就是0,就是“假”,形成简单而精准的判断。我们在改革发展中,也需要有这么一套简单明了的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判断标准,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促进单位发展了,就是“真”,单位队伍没带好,单位没有发展好,那就是“假”。
(六)从辩证逻辑上认识。 从认识论来看“两学一做”具有系统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是“两学一做”的哲学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做”的基础,“做”是“学”的目的。党章是总纲,讲话是指南,合格是目的。“两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搞好“两学”可以产生1+1>2的效果。“两学一做”强调学做互进、知行合一,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对于我们来说,领导干部要做合格的干部,职工要做合格的职工,这都是目的,是实践层面的,但还需要有一个“学习”的基础,需要有一个认识层面,要知道怎样做合格干部,怎样做优秀职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目前大多数地矿行业产能过剩。我们当前最大的过剩体现在人员相对过剩上,同时新拓展的业务又存在人才短缺,其实质是人员不适应当前的转型转产需求。习总书记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水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两学一做”开展以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种以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的事企业单位,在除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外,还应扎实学业务知识,构筑与我局转型转产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温家宝地质笔记》,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温总理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共勉:“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作为老一辈地质人,其理想信念无比坚定,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特别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每位领导干部、每位职工都要结合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责认真开展自查,看看自己在业务掌握上还有什么欠缺、在知识储备上还有哪些不足,补缺补漏,提升工作能力,才能做合格的干部和职工。
以上是对“两学一做”从逻辑关系方面的认识和分析。推进“两学一做”取得实效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讲究路径战略,我认为还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做到“四个避免”。避免“坐而论道”,防止只听报告、写体会、交心得、列清单,却耽搁了经济发展;避免“以干代学”,防止只干事不学习;避免“形式主义”,防止做样子、走过场;避免“变形走样”,防止学而不准、做而不实、搞不清楚等各种偏差。
二是做到“五学”。组织党员全面学,邀请理论专家辅导学,运用正反典型对照学,深入基层现场学,结合课题研讨学。
三是做到“五讲”。领导班子成员要到联系单位讲,支部书记要在支部内讲,邀请先进典型人物到本单位本部门讲,邀请专家学者系统讲,党员代表现场讲。
四是做到“六个打通”。要打通组织与党员的融合,形成“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良好局面;打通“学”和“讲”,创新“学中有讲、讲中有学”的学习形式;打通“学”和“做”,树立“知行合一、从今做起、从我做起”的学习理念;打通“学”和“查”,营造“反思毛病、查摆问题”的找错氛围;打通“学”和“改”,实现“自我修正、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学习要求;打通“学”和“建”,构建“抓在平常、融入经常”的长效机制。
二、坚定道路自信,增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 习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我们共产党员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我们中国自己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当前,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不能吃一点亏,但到最后却吃了大亏。周薄郭徐令等反面典型的堕落,就是现实的例证。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舆论形形色色,不乏有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论。全局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讲政治,有信念,坚持正确导向,帮助干部职工澄清模糊认识,带头传播正能量,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并凝聚职工干事创业的合力。
(二)认清地勘单位改革方向,坚定国企制度自信。 习总书记在考察吉林时指出“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层面来看,我们也要坚定地勘单位改革的自信。我在几次在会上都提到,目前已确定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绝对不是地勘单位改革的终点,我们全局公益二类也不会是终点,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地勘单位的改革最终方向是企业化。我们必须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要从长时间段的、战略性的角度来思考我局的各项改革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有面对和闯市场的信心。我们地勘队伍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我们搞了60多年的煤炭勘查,经历了数次行业波峰波谷的调整和洗礼,走过了十多年的“大地质”市场经济。我们的产业结构一直在应对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拓展。我们的队伍也不断成熟,市场渠道不断清晰,相关的管理经验逐步提升。“黄金十年”的成果又为全局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科技、装备及资金积累,我们应该有信心做好下一步的改革发展工作。
所以,面对地勘单位改革,面对市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低迷的矿业形势,我们要坚定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道路自信,坚定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制度自信,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自信。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理论武装,我们要克服畏惧与退缩,增强责任与担当,团结一心,持续努力,稳步推进全局煤田事业的改革发展。
(三)强化责任担当,增加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的好干部有很多条件和标准,新的历史特点下,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就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前面我谈到了理想信念,这是首要条件。同时,对国家对单位忠诚、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我们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总体上适应全局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同时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干部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习总书记指出“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党,纪律、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领导干部受到的监督、制约日益增多,部分领导干部觉得“官难当”“没意思”,干事提不起精神,或者觉得“干得多错的多”,为了“干净”而不愿“担当”,遇事推诿扯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李克强总理曾斥责“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领导干部来讲,“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一种耻辱。“小算盘”误了“大事业”,“小心眼”害了“大发展”。现在局里面“十三五”规划也定了,每年的《工作指南》、重点工作和全局大事责任分解也都有,很多事情常常不缺说法,也不缺认识,缺的是做法和办法,缺的是责任和担当,缺的是正气和正义!
习总书记总结“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当前地矿经济形势严峻,我们个别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不足,不想为,也不敢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可以考虑启动“不为问责”“不为让贤”机制,也就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能上能下”机制。我们开车驾驶都知道,交通规则条条框框多,条条框框是为了更好地安全驾驶,不能因为条条框框多就不驾驶了,也不能因为高速公路限制了120公里时速,就只开30公里低速驾驶或干脆停下来不前,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习总书记要求,政府对企业家不能不理不睬,为了保持距离、避免说不清而对企业家退避三舍,这同样是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我们也不要怕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主动同他们建立亲密的服务关系,也就是建立“亲情”,促进双方共赢。比如现在签订了很多战略合作协议,但真正推进取得实效,还是要靠一级又一级的经营人员和一级又一级的政府部门建立关系、对接工作,确立互信认可来把项目落到实处。
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对那些愿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甚至会有人说三道四,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既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无意过失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我行我素、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
我们也要明确这一点,要把一心为公的无意过失和为私人利益犯得错误区别开来,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 坚持保护敢于担当的干部。一些敢啃“硬骨头”的干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差错,组织上应当及时为他们澄清事实,使他们轻装上阵。 二是 要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推进改革、促进单位经营发展中因先行先试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错误要宽容,不让干事创业者受委屈、想不开、背包袱。 三是 敢于为担当者担当壮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也是领导干部打铁自身硬的体现。当然这种担当也不是乱作为。我们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为大家营造一个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激励党员干部更好地带领职工干事创业。
三、提高五种思维能力,为加快地质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全局党员干部面对复杂的地矿经济发展环境,肩负着煤田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地勘产业转型的重任,需要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五种思维能力,对加快地质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是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要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单位情况又把握行业情况,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既考虑单位利益又考虑全局利益,在把握全局战略中推进各项工作。
首先,要具有全局战略眼光,谋事布局要有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我们的改革思路,就是“以局为整体,以事企联动聚合力,构建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这就涉及局和队、机关和实体、事业和企业、综合地勘单位和专业公司角色定位问题、协作配合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在专业布局上,“以煤为本,以大地质为主,打造相关多元产业协同互动发展格局”。这就涉及主业和辅业、煤田和非煤勘查、大地质拓展、投资施工、矿业开发和多经三产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协同问题。在优势产业打造上,“以专业为引领,以优势单位为支撑,提升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这就涉及优势专业当前和长远、总体布局和差别定位、扶优扶强和重点突破、打造龙头和整体引领等关系。以上这些关系,包括能力打造,都要站在全局角度统筹考虑。
特别要提出的是,大家要明白,我们是整体公益二类,机关(既指局机关,也包括各单位机关)和隶属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唇亡齿寒。局为一个整体,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要以大局为重,做好份内的事:站在机关,就是要为下面做好服务,促进各单位的经济发展;对于下属单位,就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逐步独立走向企业化。如果上下协调不好,机关和隶属单位矛盾多、不和谐,消极的因素会越积越多,最终影响单位、个人和全局。
其次,处理问题要善于统揽全局,从战略的高度谋划,从战术的要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比如我提到的“相关多元”,指的是全局产业布局相关多元,而不是个体单位的产业多元,如果对于一个专业公司,本来就二三十个人,还多元发展,就不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认识多元发展的,认识必定会有偏差。作为单位领导或部门领导总是要面对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利益的事情,比如如何分配资金加强能力建设,如何整合全局进行大村煤和气探矿权开发,如何打造温江产学研基地,如何正确看待机关和各单位的利益关系等问题,这些事情相互关联、整体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小事也会带来全局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干部处理单位利益时一定要善于统揽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处理具体事务,使事情的办理朝着有利于促进全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而不是只顾部门和局部的眼前利益,更不能为了部门和局部的利益而损害全局发展。
作为领导干部,在谋事布局上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长远意识,处理好部门与全局的关系。这些道理大家可能都懂,是非对错都明白,只是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由于站的立场不同,往往会出现偏差。“两学一做”就是要提高大家的觉悟认识,提高道德品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虽然历史不会原原本本地重复,但在历史循环往复的发展进程中,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我们总是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获得处理今天事务的借鉴和启迪。要提高干部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学习历史、向历史学习。其次,要做到学用结合,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重蹈覆辙,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处理好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
我们局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地勘行业的“三起三落”,全国地勘单位改革也是模式多样、五花八门,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都有很多经验教训,在当前这个时候,我们要好好研究借鉴。比如“坚持以大地质为主不能放松”,这是我们的共识,曾经行业低迷的时候我们放弃过主业,有深刻的教训,同时还要“坚持战略的定力不能动摇”,坚持培育新兴产业的定力不能放松,如市政设计、建筑设计、环评环保、工程监理等等,有可能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但新的产业形成它有一个过程,也许五年甚至十年,既然方向定了,就要坚持培育;再比如“坚持以局为整体”,这也是很多兄弟单位的前车之鉴,以局为整体发展的空间和话语权就大,以队为整体单打独斗发展大都受到限制,正反面例子都有;还比如要坚持“两个拓展”转型转产多元发展,也有史可鉴,一些以地勘工作为绝对主体的兄弟局,前些年行业好的时候,搞得很好,现在行业不景气了,发展的很艰难,就是因为没有转型没有转产、只抱着地质不放。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首先,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实的问题,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比如我们地质工作要主动适应国家对地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就拿生态环保来说,原来生态没被破坏,或破坏了国家也没能力大规模治理,也就没形成大产业。在国家快速发展阶段,开矿、修路、水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生态,引发了环境问题,国家有了环保的新认识,也有了治理的能力和财力,生态、环保、环评也就必将形成大的产业。民生改善也是如此,农业地质、温泉开发、矿泉开发、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原本不是产业的随着发展变成了大的产业,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就要把地质工作往这个方面转型。还有工程施工,无论是建筑,还是基础施工、地灾施工,原本盈利的单纯的施工盈利能力已不比从前,现在就要根据实际做好两个转变: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努力建设市政设计、建筑设计、矿山设计、咨询代建、工程监理等资质,优化施工建设产业链;另一方面结合现在政府倡导的鼓励民间资本融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探索PPP(公私合营)等模式实施公共项目建设。
其次,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是工作中的困难,也是工作的动力。有问题意识,是指我们的干部在工作中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方法。比如我们看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形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那么全局经济就要转型升级、就要“两个拓展”优化结构转型转产。再比如我们认识到原来的发展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那么经济发展方式就需由重规模和速度向重质量和效益转变,管理方式就需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控制转变,就需要提高风险防控和提质增效的能力。
再次,要有矛盾意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看待矛盾和问题。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有利的方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利的方面。比如我们面对经济危机,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在新形势下,地质工作传统资源勘查减少,但新兴产业、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却增多。所以,地质工作总量并没少,只是需求方向发生了变化。
坚持“重点论”,就是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拿“干净”和“担当”问题、稳定和发展问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问题来说,都是辩证关系。我们要系统全面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不能片面,更不能断章取义。如“反腐倡廉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忠诚、干净、担当”要辩证统一来认识。就拿当前的“两学一做”和单位生产问题来说,是抓学习教育还是抓生产?这其实不矛盾,二者既可以用辩证统一来解决,那就是“两促进、两不误”,也可以用主要矛盾辩证思维来思考,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拿去产能来说,我们当前最大的产能过剩体现在人员相对过剩上,但某种程度上,新拓展的业务又存在人员短缺,二者矛盾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是当前主要矛盾。再拿产业“两个拓展”来说,有些单位还在为是开展专业拓展还是开展地域拓展感到矛盾。其实地域拓展和专业拓展也是辩证的关系,专业拓展是前提,是基础,地域拓展是进取,是提升。每个单位根据不同发展层次决定不同拓展,比如科源中心和135队的合作,对科源中心来说,拓展蓉外环境监测市场就是地域拓展,对135队来说增加环境监测就是专业拓展,但对全局来说,就是“两个拓展”。类似的还有测绘地理信息、市政设计、工程监理、水利水保等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带动性的产业,都要有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局内也要有一个合作、协作的认识。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敢为人先,敢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教条、迷信权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新认识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我局也把创新发展摆在全局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局“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六个方面的创新发展任务进行了部署:一是全力开拓大地质产业新领域;二是稳妥推动矿业开发新转向;三是积极探索投资建设新方式;四是努力培育法治思维管理新机制;五是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新平台;六是创新融入地方经营新模式。
这些创新任务,是在前些年全局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不是墨守成规、教条主义,要根据市场变化了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提升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面对地质市场的需求变化,我们就要转型转产进行供给侧改革;面对清洁能源利用契机,我们就建设“两个重点实验室”;面对政府简政放权,我们的经营工作就要重心下移;面对全面依法治“勘”,我们地勘项目和地灾工程获取就要适应招投标;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就要研究“走出去”,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重视发展变化,以新思维、新方法为指导,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底线,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当前,广大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看待问题要从坏处着想,争取好的结果。比如我们投资决策项目论证,听汇报有的单位全是捡好的说,全是看到有利的一方面,而对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或认识不到位,最后风险来了,把自己“套”进去了。所以,我们考虑问题时还要从坏处着想,积极应对,争取好的结果。其次,想问题办事情要有前瞻性。如果我们解决问题的设计和方案没有前瞻性,当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我们就会措手不及,无法应对。再次,工作要有预案,设计的方法失效了,要有补救的办法和应对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比如施工项目都要设计安全应急预案,并且进行演练,就是预防万一。
提到底线思维,还要强调一下红线意识。十八大以来,部分干部守住底线变成不碰高压线,为官乱为转为为官不为,我想作为领导干部要强化红线意识,同时还要树立底线思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前者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既应该怎么做,是基本的底线;后者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红线,既不能做什么。就像高速公路限定的速度,有上限也有下限,超速或低速都不是好驾驶员。我们要确保在不碰“不为”红线的同时,清楚我们责任落实应守的底线。
下面,强调几件具体的事情:
一是加强汛期安全及地灾防治工作,同时注意做好本单位在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按照省上统一部署,认清定点扶贫的重大战略意义,认真做好甘孜州九龙县定点扶贫和广元市昭化区“双联”扶贫点的扶贫工作。
三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程序,认真做好局属各单位党委和各支部支委的换届选举工作。
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也是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机,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当前经济发展压力大的新常态下,让我们努力践行“两学一做”,提高五种思维能力,对国家经济要有信心,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要有信心,对全局、对本单位、对个人的发展也要有信心!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团结奋进,责任担当,努力建设富强和谐活力的煤田地质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