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稻香杯” 加速“川米”提质增效

12.03.2018  16:41

  “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是展示我省优质稻品种选育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大举措。时隔11年后农业厅重启第五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活动,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四川稻米品质结构调整,提升川米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2月,习总书记视察四川工作时对“稻香杯”评选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了解到,你们中断10多年的全省‘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活动又恢复了。要坚持下去,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一、“稻香杯”评选搭建展示平台

  评选活动从2016年12月公开征集品种到2017年集中种植管理、稻米样品加工、专家食味品鉴,历时一年时间,最终根据理化品质、食味品质、产量水平三方面指标进行评分,推选出了23个获奖品种,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7个,优质米奖13个。从品种来源看,既有宜香4245、川优6023等我省科研单位自我选育的优质品种,也有隆两优534、深两优5814等外省引进的优质品种;从品种类型看,既有三系品种又有两系品种,既有杂交稻又有常规稻,还有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从优质等级看,国标一级品种3 个,国标二级13个,国标三级6个,二级以上品种占比到达70%。从产量水平看,区试产量均在550公斤以上,具备了既优质又高产的特性。从食味品质来看,部分品种的口感不输泰国茉莉香米,宜香4245、深两优5814、宜香优1108、内6优138 四个品种得分接近参照泰米,宜香7633的得分甚至超过泰米。

   二、优质稻产业开发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调整优化水稻品种品质结构为突破口,突出抓好优质稻生产与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品种更新加快。川优6203、宜香2115、德优4727等一批优质、高产和抗病相结合的新品种加快推广,有效地缓解了我省中高档优质稻缺乏的矛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第四次品种更换。

  二是稻米品质提升。全省优质稻种植占比每年以10%以上速度递增,2017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面积达到1840万亩,占61.4%,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达到772.4万亩,占25.8%。标志着我省水稻生产优质化率提升和稻米品质的总体改善。

  三是产业开发加快。各地“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金满仓、福瑞喜、花中花等“川米”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广元市昭化区的“女皇贡米”荣获“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食品展暨广州进口食品展览会金奖”,“宣汉桃花米”荣获“2016 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西充航粒香有机大米进入成都高端超市,并远销深圳、广州、北京等地。

  四是模式更加丰富。各地推行种粮大户带动、“大园区、小业主”全程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社、“两主体四中心”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为优质稻生产注入新活力。同时, “稻-渔”、“稻-鸭”、“稻-虾”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大力推广,为提升稻米品质、质量安全和稻田综合效益探索了新途径。

   三、加快“稻香杯”品种示范推广

  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机制固定下来,坚持每三年评选一次,更好地为推介四川优质米品种,树立川米形象服务。2月28日,省政府在自贡市荣县召开了全省春耕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会上对第五届“稻香杯”获奖的23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宣传和展示。今年将进一步发挥“稻香杯”评选的导向作用,在10个县组织“稻香杯”品种集中种植、展示观摩和产销对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全省水稻品质结构优化调整。力争到2022年,全省将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800万亩,形成一批中、高档优质稻优势产业带和区域特色优质稻米品牌,带动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超过2400万亩,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12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