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梦成电】和学生更近一点

02.12.2013  14:53
                                                                          ——记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平教授

      “表格的题目和框框之间的行距,不能挨得这么近,要不然看起来就像放在桌子上,不美观。”刚走进杨平教授的办公室,记者便看到他手指在电脑屏幕上比划着,旁边站着的同学在纸上认真地记录。这位2009级的本科生赵春娟告诉记者:“关于论文的修改,我已经前前后后约杨老师好多次了,他每次都能抽出时间来帮我更正,而且每次都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仔细斟酌。”
      在等候杨平的几分钟里,记者发现,大到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小到标点符号,他总是能“揪”出它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字体、字号、行距、段距,杨平心中“明镜”似的。

                                                                                        良师:天生好嗓音 授课有一套
      杨平教授是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多年来一直站在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学的第一线。
“课堂上的杨老师很有活力,很有热情。”一名选修“机电驱动技术”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同学表示,“杨老师认真上课的时候很‘帅’,他讲课不特别局限于课本,而重在‘思想’的传授,总结性特别强。”除了上述两门本科课程外,杨平还主讲了研究生课程“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在成电的三尺讲台上,杨平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六个春秋,一谈起授课的心得和经验,便如数家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要想成为‘合格品’,那么他对课堂内容所涵盖的学科技术,必须有深入的理解,有雄厚的专业技术支撑。”杨平用幽默的口吻说,“授课过程中也要结合科学研究,就像炒菜总要放些佐料,吃起来才有味道。”
      教师这个称号,让杨平始终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敬畏感,对学生决不能喂“有毒奶粉”,更是一种良知。“课前备课要做‘足’,好的教学设计才有‘营养’。”杨平补充道,“条理性强,重点突出,灵活生动,学生才能快速吸收。这也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目的。”
      杨平教授的本科生是大三年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他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上课过程中以专业学习为主,以工程实践为辅。既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又把课堂搞“活”了。
记者在课间听到两个同学讨论杨老师,“我还挺喜欢杨老师的声音的,有一种‘主持范’,而且杨老师看上去还是一个比较有品位的人。”
      多年兢兢业业奉献讲坛,杨平教授荣获了包括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青年教师优秀奖、“三育人”先进个人、2012年度电子科大“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 2012-2013年度机电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在内的多项校内外荣誉。

                                                                                                  益友:亲近学生 用心关爱
      杨平的办公桌上,右边放着学院的通讯录,左边放着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函件,还有研究生考试试卷等。走下讲台的杨老师,有点“忙”。
      杨平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既做好科研项目,又搞好教书育人。近年来,杨平获得多项授权专利和省级科研奖励,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完成了诸多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时常有人抱怨难以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但是在杨平看来,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杨平要负责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实验室建设等。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陆续有找他签字盖章、讨论科研项目的学生。工作虽然忙碌,但他的心里始终有个念头,“与学生相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快乐”。
      “和学生更近一点,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杨平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他与学生在课外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设计出的“雪灾越障除冰机器人”等成果也斩获省级一等奖。他还负责学院国际班的总体规划,同时还担任了已经毕业了的2009级机械四班和2010级机械五班的班导师。
      在第一次见面就喊出全班学生的名字,事前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是办不到的。杨平用心感动着他的学生。“这说明他对我们足够重视”,2010级机械五班鲍鹏程说,“杨老师不仅学术能力强,而且师风好,人格魅力高,这是我们当时聘请他做我们班导师的主要原因。”“在主题班会上,根据考研、出国、工作三个不同发展方向的同学,杨老师会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中秋节还会买月饼给我们,让我们更有家的感觉。”
      杨平也时常代表学院去做一些讲座。他曾做客树德中学“开学第一课”,从机器人的历史、定义、类型、发展等各个角度,给学生科普机器人知识,展示成电风采。

                                                                                                        育人:认真严谨 引领成才
      近三年,杨平教授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访问学者,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进修本科教育项目。与国内高校、国外名校之间的交流比较多,视野开阔、眼光独到,加之一口较为流利的英语,更让他成为学生心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找他写推荐信的人很多,2009级本科生韩炳超就是其中之一。
      “在帮我修改出国材料时,杨老师逐字逐句地斟酌,反复推敲,提出一些用法不当的英文单词。在选专业方向和选校的时候也语重心长地帮我分析各种利弊。”韩炳超说,“另外,杨老师知名度比较高,别人都认可。”
      学校以虚拟班的形式开设了国际班(学生平时进入各自行政班学习,日常教务及学生管理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目前有机电学院、电工学院、自动化学院、信软学院开展了此项目,分别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国际班,负责教学管理,以及和学生的日常联络(含不属于本院的学生)。杨平正是机电学院国际班的科研导师。
      他主要负责班上5个学生的科研成长。他根据这5个学生各自的专业,分配对口的项目给他们,并予以悉心指导,同时安排他们向负责该课题的学长学习。
除此之外,每周周五,杨平都会安排他们参加研究生课题的Seminar。全英文的PPT报告,是这一学术活动的“亮点”。在此过程中,杨平会就他们的PPT进行提问,开展课题指导,并鼓励聆听报告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杨老师是一位很严谨的老师,在报告会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杨平负责的国际班学生、2010级机械八班王晓彤谈到,“在报告的过程中,关于一项科研课题中‘通道’一词的英文术语,徘徊在‘pass’、‘channel’两词之间,不能确定。杨老师要求我一定要弄清楚。我先查手机词典未果,又去查专业字典,最终确定‘pass’为最基本最专业的词。”
      “有次询问开会时间和地点时,得知杨老师出差了。我就给杨老师发了一条类似‘注意安全’的短信,没想到杨老师回复我‘注意劳逸结合’。”王晓彤说,“杨老师的这些生活细节让我感到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