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碳排放交易 率先出台碳排放核算指南
制图:张芳曼
11月26日上午,上海市碳排放交易正式启动。至此,上海企业碳排放量有了硬约束,排放单位可以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
191家企业率先试点,每年按照实际排放量进行清缴
26日9时28分,上海即时碳交易系统亮相。屏幕上,2013、2014、2015三个年份的碳配额成为交易标的,开始买卖。前5分钟,“2013碳配额”成交6000吨,每吨价格为27.02元,涨幅为1.11元。
碳排放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根据总体安排,上海市公布了已参加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在2013年至2015年的试点阶段,上海纳入配额管理范围的试点企业有191家,主要为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以及宾馆、商场、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试点阶段,企业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配额全部实行免费发放。
目前,国家在全国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此前,深圳市率先开展了碳交易,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碳排放地方管理办法后也启动了交易,北京市近期也将紧随其后。
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制度创新,既利于以市场化途径实现减排,又利于建设新型要素市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说,上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首先是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战略任务,适应应对气候变化新要求;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还要注重符合上海实际,力争与国际规则接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裁林健谈到,上海将年度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配额管理范围,并设定了试点期间企业各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要求。要求达到一定排放规模的企业每年编制本企业碳排放报告,并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企业每年按照实际排放量进行清缴,配额不足以履行清缴义务的,可以通过交易购买;配额有结余的,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也可以用于交易。
采用“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测算配额,罚则明确不留调整空间
一个企业应该给予多少碳排放配额?这些配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科学的核算方法是开展碳排放分配和交易的基础。”全程参与上海试点方案制定的碳交易专家宾晖说,上海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了碳排放核算指南及各试点行业核算方法,确定了本市碳排放统一的“度量衡”。同时,在分配方法方面,采用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并结合上海实际进行了深化和完善。上海对工业(电力除外)以及商场、宾馆等建筑采取“历史排放法”,即基于企业历史排放水平,结合先期减排贡献确定其碳排放配额;对电力、港口、机场、航空等采用“基准线法”,即基于其排放效率和实际业务量确定企业年度碳排放配额。
企业的碳配额不够,会不会随意调整而不去市场购买?“上海对试点企业的配额管理比较明确,一般情况下年度配额基本没有随意调整的余地。”林健表示,配额不应成为“松紧带”,应避免出现可随意调整的空间。
上海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在全国是一个新的探索。条例中有一条规定:“罚则明确”。按规定,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如果虚报、瞒报或者拒绝履行报告义务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理抗拒、阻碍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工作的,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由相关部门责令履行配额清缴义务,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除此之外,违法行为还可记入相关单位的信用信息记录,向社会公布,并可取消相关单位享受专项资金支持等资格,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者节能评估报告书可不予受理。
用碳基来计算能源的使用,促进企业进行“最优化”选择
将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这是碳交易的根本目的。
“能源,‘算着用’总比‘不算着用’好得多。碳交易,就是用碳基来计算能源的使用。”林健说。
实施碳交易,有的企业肯定会觉得“卡脖子”,但肯定也会有企业觉得是“松脖子”。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将会实现利益结构的优化,高出行业排放水平的企业将把利益让渡给排放水平低的企业,这将是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不同行业之间也能通过利益调整进行结构优化,这样将提升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一些先进企业,前期实施了大量的技改,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进行最优化选择:是继续投资技改,还是从市场购买碳排放权?从新开辟的选择空间中,企业就可实现“减排成本的最低组合”。
专家认为,全国7省市碳交易的启动,只是起步,仍需不断深入,对交易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作出调整。这将有利于推动全国“碳服务”关联产业和碳市场发展,并为全国开展碳排放交易先行先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