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药企老总制毒14吨获赃款600余万

28.09.2015  10:24

  全国最大安眠酮毒品案在四川宜宾和江西樟树两地破获

  罗国本与罗固本是亲兄弟,原本衣食无忧的他们,因为制毒同时锒铛入狱。直到被抓,68岁的罗国本仍辩称“不知自己涉毒”。

  罗国本并无超凡的化学知识,仅靠对方提供工艺流程及自己查阅药典的“知识”,制造出了14吨新型毒品。这也是国内至今查获的最大安眠酮毒品案。

  令人深思的是,罗国本制毒14吨并非偷偷摸摸,而是堂而皇之与药企合作生产,并通过物流运毒。面对多变的新型毒品,如何规范药企的监管,此案可以为鉴。

   “绝命毒师”,制毒14吨获死缓

  四川省高院近日二审宣判,维持宜宾中院对罗固本处以无期徒刑、龚锐处以有期徒刑15年的判决,而主犯罗国本由死刑改判死缓。

  经审理查明,罗国本、罗固本制造、运输并贩卖毒品安眠酮14.175吨,其行为已构成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而龚锐介绍贩卖这些毒品,也已构成贩卖毒品罪。

  安眠酮,又名甲喹酮,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也是一种新型毒品。《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曾提及,毒品种类呈现多样化,除常见毒品外,还出现“忽悠悠”(安眠酮)等含有麻精药品物质,隐蔽性强。

  根据新型毒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折算,14.175吨安眠酮可折算海洛因9.45公斤。

  事实上,罗国本制毒并不全是为了钱,他本是个衣食无忧的“体面人”。2010年,在罗国本担任四川南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前,他是成都一家药厂的厂长助理,退休后被南国药业聘请为总经理。

  年已68岁的罗国本,家境殷实。罗的独子现居加拿大,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儿媳是俄罗斯籍的小提琴演奏家。“我父亲衣食无忧,生活上一贯俭朴,无不良嗜好,没有理由为了钱财而冒险制毒。”罗的独子在写给法院的一封信中称。

   委托生产,获赃款600余万元

  那么,担任药企总经理的罗国本,何以会制造14吨安眠酮呢?

  据罗国本供述,受聘药企后不久,在2011年3月的一次药品交易会上,他认识了自称是香港人的“阿忠”和澳大利亚人“默克”,两人知道他在成都医药界很熟,专程找他商谈能否生产“6-羟基喹诺酮”,称每月需要两三吨。

  罗国本称,对方当时说的“6-羟基喹诺酮”是一种抗菌类的医药中间体。

  2011年至2012年间,罗国本、罗固本以生产“6-羟基喹诺酮”为由,提供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出资购买原材料,按每吨7万元价格回购,委托江西省樟树市正和原料有限公司生产安眠酮共计10.525吨。后在中间人龚锐的联系下,以每吨60万元或80万元的价格卖给“阿忠”销往境外。

  此笔生意,罗国本从“阿忠”处获款600余万元,龚锐分得100余万元,罗固本分得60余万元。

  正和公司负责人甘氏父子称,2011年通过他人介绍认识罗国本,商谈加工医药中间体,罗国本提供技术和原料,他们提供场地和设备,一共加工了3批,通过物流发往成都。“6-羟基喹诺酮”产品在公司登记单据上的代号是GC01。

  2012年4月,罗国本以同样的方式,委托宜宾一家药企代为加工,每吨支付加工费6.5万元。同年12月,警方在该药企车间内查获安眠酮3.65吨,送检样品安眠酮含量达93%以上。

  2013年1月24日,警方从正和公司仓库内查获安眠酮 37 包1057.68公斤。

  经中科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罗国本所谓的“6-羟基喹诺酮”工艺流程,与生产安眠酮的流程相符。

  直到罗国本被抓,他仍坚称“我不知道,这需要我去确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