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贫穷叫板 让群众叫好
——肖家坪村垮山组“产村相融”发展见闻
“你们来了,欢迎欢迎。先到院子里坐。”3月17日,在盐边县温泉彝族乡肖家坪村垮山组新村聚居点,62岁的村民单叶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农活,招呼我们去他家看看。干净的院落、洁白的砖墙、存储规整的农产品……“看嘛!屋头比以前巴适多了噻!”这一切在不久前对单叶来说还只是梦,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产村相融”,简简单单4个字,包含的内容却不少。盐边县在开展基层实践中,通过运用“产村相融”工作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背后,是党员干部大胆试、带头干,农民群众转观念、跟着干。一幅幅生动的党群、干群“和谐图”,在盐边的土地上呈现。
先产业后新村
党员干部带头干
单叶家里原本只种植玉米等作物,结构单一且收入不高。“原先家里一年就收入个千把块钱,有时候还要饿肚子。”想赚钱、盼致富,却连致富的路朝哪里走都摸不到,单叶和家人只能一天一天过穷日子。
“起先谢书记鼓励我种烤烟和核桃,心头还有点虚哦!”单叶口中的“谢书记”,是肖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谢阿力。在带动村民发展烤烟、核桃产业前,谢阿力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先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带领大家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是我的责任。要让大家跟到种烤烟、核桃,光说不练不得行。党员干部带头种,见了效,村民自然就信你了。”谢阿力说。
肖家坪村的党员干部们走在前,带动鼓励村民种烤烟、核桃,发展产业,让村民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今年,单叶家里种了10余亩烤烟,还专门建起了烤烟房。“光靠烤烟一年就能收入几千元。等核桃树起来了,收入还会更多哦。”单叶看着自家一楼一底的“小洋楼”告诉记者,要不是有了产业支持,住新房想都不敢想。
赚到钱了以后打算做什么?“修路、修房,赚更多的钱。”肖家坪村的不少村民劲头十足,想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依托产业建新村
产村相融绘新景
“以前到渔门赶场来回要两三天,现在就2个多小时。”顺着村民的声音望过去,记者看到一条乡村公路从山下直通山顶,与一户户农房相连。这条路便是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建成的永温路。
在肖家坪村垮山组新村聚居点广场上有一个篮球场,一些妇女正带着孩子玩耍……新村聚居点有33户村民,每家每户都有一楼一底的“小洋房”,有序排列在乡村公路两旁。“发展产业带动新村建设,产村相融见效了。”温泉乡党政办主任王小华对过去一年肖家坪村的变化深有感触。
2013年,在党委、政府和企业开展对口支援的基础上,肖家坪村垮山组大力发展烤烟、核桃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夯实了新村建设基础。村里建起了新村聚居点,硬化道路0.65公里,新建了15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人饮管道3.8公里,完善了聚居点的排水系统、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目前,新村聚居点建设已基本竣工,正进一步完善绿化、安装太阳能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