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80后葡萄园主胡翠屏:贫瘠之地闯出致富道路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罗天育 周小波 游莉 曹鹏) 金秋时节,宜宾屏山县书楼镇莲花村茂林修竹、满眼葱绿。在村子东边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占地约40亩的葡萄园。记者来到这里,一股浓烈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坡上,成片的树林、水稻、芒草迎风舞动;坡下,庄稼果树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友谊水库水清波静。
迷彩服、牛仔裤、绿胶鞋,一头汗水两脚泥,面庞充满朝气,又略带着几分沧桑。这是34岁的葡萄园主人胡翠屏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胡翠屏正在为挂果后的紫色葡萄修枝剪叶。段学梅 摄
院坝坐定,好客的胡家人端上了农家的苦丁茶和刚摘下来的葡萄。记者跟这位80后聊了起来,从11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家乡,胡翠屏说起了他的故事、他的梦想。
“在外时间越长就越想回家创业”
2003年,胡翠屏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成都上班。“8年时间,总共在四家公司干过。”胡翠屏告诉记者。刚开始,他是当工人,工资比较低,只有850元左右,后来涨到1500元,到第三家公司他已经成为了领班,工资也能拿到5000元左右。
“在外打工始终是给别人干,时间越长自己就越想创业。”胡翠屏说,他自己创业的梦想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在大城市创业,竞争激烈,人生地不熟,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没本钱没路子,太难了。还有就是,父母已过花甲之年,心里也惦记着他们。”
每次回家探亲,胡翠屏都能感受到家乡书楼镇的变化。“村里的路都不认得了,移民迁建以后,各方面条件的改善速度也比我想象快。”胡翠屏说,“每次回家都边看想边问,寻思着合适的创业项目。”2011年9月份,书楼镇移民迁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那时我就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下定决心跟父母“摊牌”。
“他跟我说要回来搞种植,我首先问他想做什么。”胡翠屏的父亲胡正元告诉记者,当儿子回答他“种葡萄”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同时也生出几分赞许。“适合山地种植,面积不用太大,前景又好,还能深加工,他说的这些我都认同。”胡正元说,但他提醒胡翠屏,搞种植就要当地地道道的农民,辛苦在所难免,怕脏怕累就要失败。“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胡翠屏的坚定态度让胡正元最终作出了帮助儿子创业的决定。
2011年8月16日,胡翠屏独自一人回到屏山老家,在书楼镇莲花村租下了40多亩的梯田地,紧接着就是开荒、测距、松土、定植,有条不紊地建设葡萄园。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笔财富”
让胡翠屏没有想到的是,刚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前期葡萄园各方面的建设都很顺利。”胡翠屏告诉记者,种植地选到了比较理想的位置,10多年没有耕种的梯田,土壤化肥和农药残余都很少,土地流转租金也不高,非常适合葡萄的种植。书楼镇政府也在路、水、种植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到了2011年11月初,胡翠屏就开始张罗着买葡萄秧苗。经过反复筛选、实地考察、试种评估。最终,从湖南芷江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进购了1500株紫秋葡萄苗。
2011年12月14日,这一天胡翠屏一辈子都忘不了。“从湖南运到我们这里,路途太远,整个过程要装卸六次。”胡翠屏说,由于缺乏经验,到达时间大大延后,几车秧苗均已枯黄。他慌了神,急忙找人肩挑背扛,走了近10多公里,把葡萄秧苗送到种植地,打着手电,连夜挖坑,下种秧苗。
两个月后,1500株葡萄秧苗只剩下了800多株。“2万多元一下子就打了水漂,刚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真是摔疼了。”说起这事,胡翠屏神情黯淡。
痛定思痛,胡翠屏开始认真总结教训:中间环节的风险、病虫害的防治、秧苗的保护……他学习山林地区葡萄的种植技术,网上查找资料,还跑到成都、宜宾等周边种植葡萄的基地考察。
胡翠屏种植的葡萄长势喜人。段学梅 摄
如今,葡萄园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时下正值葡萄丰收的季节,也是胡翠屏的葡萄园第一年的收成。“今年,整个葡萄园能产优质葡萄大概在8吨左右。”胡翠屏笑着说。
“我们最好的品种是紫秋葡萄,前几天运了3篮到镇上去试销,不到一个小时就疯抢而空,每斤紫秋葡萄的价格能买到4元。”胡翠屏说,这样算下来,把今年的葡萄全部卖掉,前期亏损的葡萄秧苗就可以补回来了。
“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随着葡萄园规模不断的扩大,年产值也一年比一年高,如何把葡萄推销出去?市场又在哪里?这个问题胡翠屏在决定回乡创业选择葡萄种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计划。
葡萄园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的是紫秋葡萄。这种葡萄不但可以深加工酿酒,酿酒后的皮还可以提色素,籽还可以提练精油,胡翠屏想在葡萄园内建一个300多平方米的酿酒厂房,利用一些紫秋葡萄酿酒葡萄酒。
“到了这山头还得唱这支山歌,再大多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去克服。”他告诉记者,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政府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农业部门还把他列为“科技示范户”,为他提供技术支持。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当记者问起他除了管理葡萄园之外的生活时,他说:“葡萄园现在正在发展阶段,人手少,基本没什么时间,平时也就看看央视第七频道的《乡土》、《科技苑》和《致富经》栏目。”
作为一名80后,胡翠屏与很多同龄人相比,显得很“土气”,自从葡萄园开荒的第一天起他就搭起帐篷在田地里睡,“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身上老是有泥巴味儿。”胡翠屏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看着身后绿油油的葡萄藤和果盘里甘甜可口的紫葡萄,对未来也是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