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名高校教授候选中科院院士

02.08.2015  13:43

  

  西南交通大学周仲荣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张怀武教授。

  中科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157名初步候选人名单,当选院士名单年底前公布

  记者8月1日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15年将最终增选院士不超过65名。此次公布的157名初步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43岁。按惯例,最终增选院士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公布。

  今年,四川有2名专家学者入围候选人名单。49岁的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仲荣教授,候选技术科学部院士,专业为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怀武教授,候选技术科学部院士,专业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人物名片

  周仲荣,西南交大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摩擦学及表面工程(微动摩擦学、生物摩擦学、摩擦噪声等)的研究。在上述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SCI收录)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论著(章节)10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法国航空航天工业集团公司斯奈克玛(SNECMA)科技奖,相关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

  周仲荣

  21岁获交大赴法留学名额

  32岁回母校被聘为教授

  今年,西南交通大学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发布了一门“走进时代的列车”的概论性课程,由该校机械工程学科机车车辆领域的最强师资阵容担当主讲,有两院院士沈志云、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其中还包括周仲荣,他主讲的一节课是《高速摩擦磨损》。

  周仲荣出生于1965年,是浙江省诸暨市人,1982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机车柴油机专业。1986年,刚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周仲荣作为国家教委公派研究生赴法留学,当年那一批全国赴法留学的总人数是108人,周仲荣得到了西南交大唯一的一个名额。1987年,周仲荣前往法国,师从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材料系的雷·文桑(L。Vincent),开始攻读材料工程。在随后攻读博士学位时,开始转向航空航天合金的微动疲劳和磨损性能的研究。

  1988-1992年,周仲荣在法国里昂中央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应已经担任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副校长的导师雷·文桑之邀,周仲荣回到里昂中央理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继续从事微动摩擦学的研究。

  时任西南交大校长的孙翔,曾在给周仲荣的一封信里这样说:“我想尽快改变学校学科陈旧的现状,大力引进国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当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你……”孙翔长期从事机车车辆研究工作,是我国机车车辆和牵引动力学科主要带头人之一。应恩师邀请,1997年2月,周仲荣回国工作。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先评后聘的首例,回到母校后,年仅32岁的周仲荣被聘为教授,随后出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所长。

  摩擦磨损失效是影响工业装备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研究对节约能耗、降低材料损失、延长机械装备的服役寿命和提高工作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周仲荣在摩擦学领域作出了一些创新性成绩,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摩擦学学科,提升了我国摩擦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人物名片

  张怀武,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导、院长。“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他曾获国际科学工程一等荣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张怀武

  研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基本解决我国磁芯高损耗

  张怀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他发明了从三代至五代铁氧体芯材系列配方及改性技术方法,基本解决了我国磁芯高损耗问题,使我国功率铁氧体磁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天,张怀武有10多小时都呆在实验室里,“不爱实验室的人最好别搞科研”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在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就像游戏玩家一样,一个精彩的游戏如果一直没通关,心里老是像猫在挠一样,没法放弃。一旦通关,顿时神清气爽,浑身通泰!”他曾这样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

  此前,在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后,张怀武获得了50万元奖金。奖金怎么用?他拿出一部分来奖励给需要帮助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以后的成就超过我这个老师了!

  微电子人才短缺仍是目前我国IC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怀武一直都致力于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求学院学生在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研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