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157名第一书记驻村拔穷根

05.11.2015  09:31

 

刘泽训(前排左二)带领村民修路。


        □李晓军特约通讯员张光明 文/图
    10月25日,通江县两河口乡青桠树村的一处耳堂内,朵朵银耳犹如绽放的洁白花朵,煞是惹人喜爱。村民杨秀芳正在乐滋滋地采摘最后一茬银耳。杨秀芳说,“多亏了王书记,他帮我们联系了银耳科研所的技术人员,解决了产量低的问题,还帮我们联系了收购商,比往年多卖了3000元。
    杨秀芳口中的王书记,是通江县地方海事处下派到青树垭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王志强。今年7月,通江县从市级、县级部门选派的157名干部,深入到全县精准识别出的157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强基层组织,抓富民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干实事的选派干部
    10月23日清晨7点,离通江县城最偏远的空山乡青龙村云雾缭绕。驻村“第一书记”刘泽训早早起了床,吃完面后,便骑上摩托,前往村民二组,去做几名不愿移民搬迁的村民的工作。
    自担任青龙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就把“”安在了青龙村。“驻村就得住村,不然干不成什么实事。”刘泽训说。带动大家修通致富路、根据实际谋划干果产业和林下种养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青龙村的村民渐渐地认可了这名 “第一书记”。
    “刘泽训工作认真负责,以前又当过村社干部,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同时,他又有丰富的干果种植和林下种养技术经验,而青龙村有干果种植和林下产业发展的优势,他去当青龙村‘第一书记’非常适合。”通江县直工委书记李玲安说。
定点定向解决脱贫问题
翻开通江县政府办下派新场乡巴州沟村“第一书记”郭雄的工作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入户调查的情况。他分析了各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困难和致贫原因,还为该村制定了总体脱贫规划,为每个贫困户拟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今年7月,他被任命为该村第一书记。他以村为家,每月驻村时间都超过20天。在一个月时间里,他走遍了巴州沟村的8个社,走访了所有住户。在郭雄的努力下,通过村民集资、社会捐赠、政府补助,巴州沟村的3条社道得以硬化。引进企业发展猕猴桃栽植与中草药种植也有了眉目。
    通江县定下了到2018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2019年至2020年,对扶贫成果予以巩固提升,定点定向解决个别贫困户的未脱贫问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而“第一书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群众看到脱贫希望
    今年8月中旬,火炬镇苟家坝村通往火炬镇长7.5公里宽6.5米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这一段水泥路让苟家坝村从偏僻的交通死角变成了火炬镇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也让苟家坝村到通江县城的交通里程由50多公里变为了20公里。
    “多亏了丁书记,这条路才这么快就修好。”村民王小兰说。她口中的丁书记是通江县扶贫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丁强。在来到苟家坝后,他把修通这条致富路作为推进该村整体脱贫的头号大事。
    道路的通畅,村里顺利引进了龙头企业——四川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同时带来了近20个就近就业的机会。目前,村里共有25户贫困村民共贷款94.5万元,发展种养业。
    “县上要求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但按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们有信心提前一年,在2017年就实现脱贫。”丁强说。
    短短3个多月,157名“第一书记”从制定脱贫计划做起,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党员会2000余多次,帮32个村(组)整治修建道路160余公里、硬化30余公里,帮11个村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村通了自来水(电)。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成立农民合作社等措施,“第一书记”引进致富项目200多个,贫困村的面貌在慢慢地发生改变,贫困群众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但通江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还任重道远。“群众不脱贫,干部不撤回,这是县委的庄严承诺。”李玲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