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214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托举小康梦
去年夏季,苍溪县214名驻村第一书记全面进驻214个贫困村,奔赴广阔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创出一流成绩。至去年底,全县顺利完成扶贫项目投入1.2亿元,吸纳社会扶贫资金0.5亿元,50个贫困村、1.95万贫困人口宣告脱贫。
背上铺盖卷扎基层,外来客变村里人
“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在全省同类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去年8月,苍溪县十二届八次全会针对脱贫攻坚作出“两个率先”总体的部署。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有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经过精心挑选,来自县直机关单位、市级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的214名党员干部成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战役“一线指挥员”。
接到组织任命后,县总工会干部马洪久、县卫计局干部曾强……这些第一书记迅速下到联系村。见到背着铺盖卷儿乘车过来的第一书记,老君村村主任念叨着说:“这次不会走走看看,送送钱物,转一圈儿就走了!”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214名第一书记和当地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起,累计走访群众21000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85条。第一书记更把群众当亲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不到两个月就协调解决困难1535个,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3849人次,联系小额信贷2566.5万元,联系帮扶单位送帮扶资金277.74万元。
这些实际行动,让第一书记进村入户“狗不咬、有人喊、有人请”,真正成为村里人。川桥村贫困户李婆婆还把第一书记宋萍认作“孙女”,三天两头就带些蔬菜给宋萍,“我家的菜,就要送给我家的孙女儿吃……”
管人管事细致入微,机关干部接地气
村里的事情如何管?村里的班子如何带?虽然进村前参加过相关培训,但各村情况不同。因此,这仍然是第一书记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
从县政府办选派到三会村的第一书记谭舟,到村后第四天便向镇党委汇报请示。随后,镇党委专门组织培训,让党委委员、村里的老支部书记给第一书记支招,传授更接地气的方法。
谭舟回到村里后,有时进户座谈、拉家常,有时让村民坐上自己的“顺风车”,逐渐拉近与村民的心里距离。一个月后,村民们便熟悉了他这位第一书记,直称他“小义”,有什么话就对他讲,更有村民开玩笑说,“咱家的狗见了谭书记都如见自家人”。
在与村干部一起管理党务、村务时,谭舟不仅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还从自己的工作经费中拿出9000元,用于村务工作补助,这让村组干部频频伸拇指称赞:“没想到啊,机关下来的干部这么接地气!”
和谭舟一样,其他村的第一书记下到村里首先把自己当学生,谦虚地向镇干部、村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协调村“两委”推动工作,坚持民主决策,制定扶贫规划,按时建立每月重点工作责任清单,按程序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等。
孙家村第一书记蹇京校还利用自己的法律工作经验,帮助村民快速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理赔,不仅让村民刮目相看,更打消了他们对第一书记能力和干劲的担忧。村民们说,蹇书记心里有“法律”,手里有“办法”,跟着干,不会错!
既抓项目又闯市场,实干托起小康梦
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后滞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加快脱贫步伐,项目仍然是主要支撑。老君村第一书记马洪久到村后,首先协助落实农电改造项目,解决该村电压低、易停电的问题;双树村第一书记陈奎霖为村里积极争取到财政奖补项目,硬化村组干道,解决出行难问题……
至去年底,全县新增猕猴桃标准化基地2.1万亩;硬化村组道路86公里,改造村道112公里,完成危旧房改造7000户,新建幸福美丽新村48个。在双树村,群众中流传出一句口头禅:“精准扶贫来了,太阳照进了双树村”。
贫困村每个月都有变化,产业迅速发展。到了年底,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却面临销售难问题。檬垭村第一书记张小虎便开始跑起了销售,帮助贫困户联系收购商卖掉一批鸡;柳树村第一书记陈慧欢在微信群发布消息,推介贫困户的跑山鸡,全部预订后,又帮助租车送到城里;东红村第一书记陶启强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收购蔬菜、畜禽、水果,送回联系帮扶单位由职工认购……
这样,第一书记又变身为销售代理,并推动“以购代捐”活动,帮助贫困户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产业收益。目前,第一书记们还协调到10家超市、15家电商与贫困村达成协议,形成订单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县仅“以购代捐”,就实现交易额2000多万元。
“产业保增收,托起小康梦,市场是关键。”长梁村已实现脱贫,第一书记陈映强仍驻在村上,指导贫困户搞种养。陈映强说,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贫困户的市场意识,这也是他最难放下的心事。
(蒲小军 罗映辉 记者 陈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