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1名“市民观察员”深入暗访调研

26.11.2015  09:33

为全面了解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和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情况,11月19日至20日,今年的市民观察员活动进入第二阶段,由记者、律师和市民观察员组成的7组共计21人的观察员队伍,对21个区(市)县展开了暗访巡查形式的调研走访。

记者发现,与前期市民观察员活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将查访重点放在了各区(市)县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与法治文化创建的方方面面。在实地查访、具体观察之后,市民观察员还会将具有代表性的现状以及问题,形成《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报告》呈交相关部门,作为今年的考核依据。

点位:郫县

逛法治文化广场

母亲带娃观看法治故事

11月20日上午,本报记者跟随一组市民观察员来到郫县进行查访活动,观察员吴女士告诉记者,19日他们已经调研了一整天,郫县是该组观察员的最后一个调研点。“我们今年6月就参加过这个活动了,在观察我们成都市各区(市)县的活动中,既发现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做法。这次有幸又一次参加到该活动中,我已经很有经验了。”吴女士说道。

观察员们到郫县的第一站是郫县的法治文化公园,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好就在公园左侧,远远的“社会公德基本要求”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记者与观察员们看到,公园里来往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在公园闲庭信步,不时地在法治宣传栏、文化墙前驻足细看。为了观察居委会的法治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市民观察员走进居委会准备“一探究竟”。

刚进居委会的门,法治报架就映入眼帘,市民观察员罗女士看了四周,向工作人员问道:“请问你们的图书角呢?”“我们今年才搬过来,受场地限制,就暂时没有设置。”工作人员拿出往年的法治志愿者活动记录,还有电脑里今年的一些活动图片向观察员们展示:“不过我们每年都会有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活动。”市民观察员纷纷上前查看,仔细地做记录。

随后,市民观察员回到郫县的法治文化公园,公园的建设令观察员们啧啧称赞。观察员袁律师仔细地将公园里的中外法治名人的石膏雕像、石板上的法治谜语一一拍照记录。

“这里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健身器材旁边的法治文化墙内容也很丰富。”吴女士表示,法治文化广场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恐怕还得市民来说话,在调研过程中,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是观察员们评分的重要依据。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正好在公园里玩耍,吴女士便上前轻声询问孩子能否看懂法治宣传的内容,这个母亲笑着告诉她:“孩子还小,当然不会每个字都认识,但是他会很好奇文化墙上的名人和故事,我们就会把详细的内容讲解给他听。文化墙上的内容通俗易懂,孩子经常来玩,就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做家长的非常认可。”

“他们利用长廊、文化墙、文化石、石膏雕像、宣传栏等‘珍珠’与公园相结合,形成了文明风景线,用群众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宣传,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公园散步的市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珍珠’理论化的更多,建议可以列举一些贴近老百姓的真实案例,这方面温江法治文化公园做得更加全面,它指导性强的创意宣传方案也是可以借鉴的。”观察员罗女士在观察员们结束了法治文化广场的调研后,在观察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并对广场进行了打分。

走进社区提建议

莫让蜘蛛网阻挡法治宣传

当天下午,观察员们又来到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在调研过程中,观察员们保持着一边观察一边拍照的记录习惯。记者看到,该社区的法治图书角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屋子,书架上放满了普法类的书籍。罗女士走进法治大讲堂,仔细观察了设置的公告栏、标志、意见收集箱等。为了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观察员们还询问了工作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工作人员指着悬挂在2楼的大屏幕介绍道:“我们经常播放普法的宣传视频,也会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观察员吴女士记录道:“这里的7+3情况落实得比较好。”观察员袁律师也及时地发表了意见:“我观察了公园、社区的法治宣传内容,基本上准确无误,但有些需要更新,并且法治宣传教育应该贴近群众。”

当天天气有些冷,但因为大家对法治建设的热情,观察员们完全没有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风尘仆仆的他们在途中告诉记者。11月19日,他们查看了金牛区和温江区的社区、街道办事处、广场的法治宣传情况:“金牛区的金科苑法治文化广场的法治宣传很到位,我随机地问了买菜回家的市民,他们说广场大屏幕上经常播放法治宣传片,治安也比其他地方做得好,给了他们很多安全感。”比较近些天走看的几处,吴女士说:“法治宣传的内容,比如法治大讲堂的公告栏、法治图书角、法治报架等大部分都能做到位,但部分法治宣传栏卫生不过关,玻璃上很多污渍,或里面的蜘蛛网阻挡了内容,希望相关单位能及时更新法治宣传的内容。”

点位:新都

边拍照边记录

社区公共事务群众投票

11月20日,跟随市民观察员李先生一行人,另一组记者来到了新都区新繁镇东湖森林法治文化广场。“看建筑,这个法治文化广场应该打造的时间不长,设施都很新。根据我们多次观察的经验也发现,广场地点选择好、场地大、标志清楚,而法治文化艺术墙、法治文化历史名人雕塑等法治文化设施完备。”李先生告诉记者,“我们还看到,这个法治文化公园比较注重对市民道德方面的熏陶。‘百善孝为先’等道德名言随处可见。”

“大爷,请问你平时是不是时常到这个法治文化广场上来玩呢?”该组观察员余律师随机在广场周围找到一名群众问道。“来啊,广场上经常开展活动!”这位大爷已经年近70,他开心地告诉观察员们:“尤其是晚上的时候人多得很呢,就在前几天,这个广场上还搞了群众文艺汇演出,有舞蹈、小品,还有快板,基本都是普法的内容。”群众告诉观察员,演出中还播放了“依法治镇,法治新繁”的专题宣传片,透过宣传片,展示出新繁镇在法治工作领域的突出成效,这个宣传片获得了现场群众一致好评。听到这些内容,律师立即对照打分的表格,对新繁的法治文化广场“群众满意度”打了分数。

“法治广场怎么修建,主要是资金的问题,但是怎么使用就能考验出这个广场的功效了。”李先生说道,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拍下的群众在法治文化广场上阅读法治文化的照片:“广场很有特点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新繁镇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当地相关部门也将他们的事迹刻印在了广场上,给当地群众营造出贴近感和自豪感。”

随后,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新繁镇依法治理的情况,观察员们来到了当地的街道办,向主管法治宣传方面的负责人询问了治理的情况,一边翻阅相关的台账,一边记录情况,并不时进行发问。负责人告诉观察员们,由于近年来普法力度大,不少群众都建立起了“不管什么事都走法律途径”的习惯。许多邻里之间产生矛盾,司法所便很快介入进行调解,有法律专业的人为群众讲解法律。至于难度较大的纠纷,群众就到法院进行调解。许多老百姓告诉他们:“我们可能对法律不专业,但我们知道该到哪里去找专业的人。”同时,负责人还向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余律师咨询道:“现在我们镇上有个难办的事,针对一个公共事务搞投票,一个社区支持A方案的占一半,支持B方案的占一半,由于涉及资金的问题,大家谁也不肯让步,这该如何是好?”经验丰富的余律师与负责人进行交流道:“这种情况,建议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有法律威信的地方进行调解,才便于群众接受。”

交流后,负责人向观察员们展示街道的工作人员“会前学法”的记录本,以及与法律顾问的工作交流记录。观察员们一一进行了拍照,同时记录了相关的情况。

观察员提问题

创新较少形式略显单一

“一路调研过来,发现法治氛围的日益浓厚,成都市的大力普法确实有成效。”李先生同时也表示,新繁镇在搞法治宣传活动时,形式略显单一,如果有创新的形式可能会更好:“当然,这也是许多区(市)县都存在的问题。”

为了调研新都城区街道的依法治理情况,观察员们又驱车30分钟来到新都区状元街社区。当观察员们表明来意后,社区书记马上将观察员们请进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虽然该社区刚刚搬迁,观察员们发现,社区该有的普法设施和设备都很完善,尤其是消防设施非常齐备。“消防设施显眼而齐备,不仅能让社区的居民安心,更能提醒大家提高防火的意识。”社区书记介绍道。观察员们通过查阅台账发现,该社区法治图书角书籍丰富、全面同时配备了电脑,方便市民随时阅读。“当然了,我们也发现社区法治大讲堂的公示时间稍显落后,比如上一次法治大讲堂的公示还是在9月份。”观察员王律师表示。

市司法局法宣处副处长刘伟告诉记者,市民观察员的调研工作将会在全市范围内长期开展,市民观察小组将对各区(市)县进行不定期地暗访,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提倡好的经验做法。这样的方式能够依靠群众力量促进依法治理,在推进依法治理过程中开展普法,以依法治理的实际成效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

本报记者 王虹 摄影 杨永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