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茶旅发展实现百姓小康梦

16.02.2016  15:04

        中新四川网2月16日电 (名宣 郑静)“我家是万古最早制茶农户之一,并且我只做‘黄芽’,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已经有20年左右。”16日,雅安市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村民杨炳祥告诉记者。

        杨炳祥说,我最初每年加工茶叶100公斤左右,收入比较少。最近几年的收入才有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万古乡公路修好了,政府每年还举行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外地来的客商多了,茶叶也好卖了,我顺势改进开展机器加工,扩大了产量。

        “村里像杨炳祥一样的茶农还有很多,每户每年收入都近十万元。”红草村支部书记杨玲说,杨炳祥是通过制茶走上致富路最早的村民之一。附近村民都来向他学习制茶,开起了茶叶加工厂,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有的还超过了杨炳祥家。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茶乡变化翻天覆地。如今,行走在名山城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修的公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一个个美丽新村落地而成,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每一个变化都见证了名山区“十二五”的发展。

        名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灾后重建的万古乡红草新村,依托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集山、水、林、茶、庄、商业为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新村已经形成。

        “近几年每个假期来新村玩的游客都不少,商机也不少。”展望后五年发展,看着红草新村旅游业蒸蒸日上的杨炳祥对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眼中充了希望。他表示,制茶是自己老本行,传统手艺不会丢。今年又添置了一台设备,茶叶加工的量会增加一半。同时,以后除了机器制茶,他还会应茶客们的要求,开展定制手工茶叶业务。等家中茶铺装修好了,开个品茶室,客人来了,就在里面看自己现场炒制茶叶,喝自己制的‘黄芽’,相信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