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八旬老人坚守蔬果园 16年收留24名孤寡老人

09.03.2015  12:50

 

谢光均和老伴儿在割青菜。

 

 

谢光均和他的果园。

  每天早晨八点过,在宜宾洞子口,一位爱穿绿色军大衣的老人会骑着他的三轮车准时出现,一首首老歌从他胸前的录音机里响起。“谢老辈来了。”一听到音乐,人们就知道80岁的谢光均骑着他的三轮车来卖菜了。

  对于谢光均,洞子口的居民都不陌生。“他在这里好多年了,”洞子口的王先生说,“80 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跟啥子人在一起都能摆几句,就跟个‘老顽童’一样。”在他们眼里,这个老人爱说爱笑,菜卖得便宜又不计较斤两。他们不知道的是,老人卖的菜,来自他亲手培育的30亩蔬果园,退休16年间,他还陆续照顾了24名智障和孤寡老人。

   20年逐梦

  耄耋老人退休造梦田

  谢光均1935年出生于宜宾菜坝镇,1958年考上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蔬果种植和园林设计。1995年,从翠屏区农牧局退休后的他便在江北三江厂后的黄桷山和菜坝承包了30亩土地,开始种菜种果树。刚见到谢光均,他就迫不及待想邀请记者去他的蔬果园,这里,倾注了他20年的心血和梦想。

  1995 年的黄桷山荒草丛生,谢光均花了几年时间平整土地,把土地弄成梯田,第一层种枇杷,第二种柑橘,第三层种桃树,旁边间种茶树和观赏橘树,树下种菜,每层梯田他都开凿了暗渠,水和肥料可以通过暗渠灌溉到每一块地,节约人工灌溉的成本。

  有时,果园里的果蔬会被路过的人摘掉,谢光均并不生气,他说:“别人看得上这些菜和水果,拿去吃也算实现了它们的价值。”如今,这片果园一年可产五六万斤蔬菜水果以及1吨烤烟。

   16年坚持

  收留24名孤寡老人

  因为前两日下雨,谢光均摘下来的青菜不少发黄长苔了,所以这几天谢光均和老伴儿忙着晾晒青菜并做成酸菜,跟着老两口帮忙的,还有一名叫周华伟(化名)的智障老人,这位老人已经跟着谢光均快11年了。

  十多年前,周华伟因为修房被材料打到脑袋,智力受到了影响。2004年,周华伟的家人便托人找到谢光均,把周华伟交给他照顾。谢光均每天让周华伟帮自己收菜并看管,为此包他吃住并付工钱。“他帮我晾青菜,我教他一些种菜知识,让他帮我打下手。我付他工钱,包他吃住。”谢光均说,“他爱吃红豆腐,粑粑还有米花糖,有时候要抽烟……”近11年的相处,谢光均对周华伟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1999年至今,谢光均陆续收留了24名智障和孤寡老人,他收养他们,并不是单纯的供吃穿,住在他那里的流浪者通过在果园劳动换得工资和吃住,他也教这些流浪者种植树果的知识。但一些人因为智力障碍,常因为操作不当造成大量蔬果的死亡,为此,谢光均的果园常常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