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名初选人员进入“寻找四川工匠”活动专家评审环节

03.11.2017  22:55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省总工会、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于今年9月初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展了“寻找四川工匠”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各市(州)总工会、省产业(行业)工会按照《关于在全省开展“寻找四川工匠”活动的通知》(川工发〔2017〕50号)要求,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联名推荐等多种渠道,在本地区、本行业(产业)内进行了认真的动员、推荐,各地各行业共收到1158人(次)申报参与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经过优中选优、层层选树,截止目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收到了来自全省21个市(州)、48个省行业(产业)推荐人选165名。

总的来看,此次“寻找四川工匠”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层参与热情很高。活动自启动以来,各市(州)总工会、省行业(产业)工会热烈响应,迅速牵头成立了本地本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安排部署,广泛发动宣传,力争把所辖范围内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优秀技能人才推荐出来。不少单位更是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本地本单位的工匠选树活动,着力打造工匠品牌,营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二是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前期推荐工作过程中,以面向一线、德才兼备、优中选优、公开透明为原则,多次征求成员单位意见,严格选树标准,层层推进落实,并对事迹材料的真实准确性负责,确保推荐人选经得起检验。三是申报材料详实齐全、质量较高。此次寻找活动对推荐人选的材料要求相对详实丰富,除了常规的申报表、事迹材料、证明材料等,另要求提供个人事迹视频短片,时间3-5分钟,内容包括成长经历、工作场景、成果贡献等。这些极具感召力的视频短片,将推荐人选情况展现得更加生动、直观,更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弘扬、传播,并为后续的评审、投票、宣传等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从前期上报的165名推荐人选结构分布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基层一线导向非常突出。在165名推荐人选中,一线职工和技术人员占比达到了90.3%,充分体现了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寻找工匠的活动初衷。二是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人员为主。据统计,推荐人选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22岁,31-50岁职工占到了73.8%。具体分布为,30岁及以下人员占比5.9%,31-40岁人员占比22.2%,41-50岁人员占比51.6%,51-60岁人员占比16.3%,61岁及以上人员占比3.9%。三是参评人员技艺精、荣誉高。推荐人选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有全国或省级劳动模范、有国际国内技艺竞赛大奖获得者、有国家级特级技师,还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具有高级技师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达到了62.1%,可谓个个身怀绝技、技艺高超。四是从事自身技能技艺时间普遍较长。据统计,在本次所有推荐人选中,从事本技艺10年及以上的人员占比达到了86.3%。其中,11-20年的人员占比27.9%,21-30年的人员占比44.9%,31年及以上的人员占比13.6%,可见推荐人选均长年执着于技艺钻研。

为确保推荐人选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有推荐人选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筛除了重复推荐、方向不对口等不符合活动要求的人选,最终共有122名推荐人选进入专家评审环节。专家评审委员会由2名院士、8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共计10人,专家组成员以技能型专家为主,其中7人为省级以上劳模。我们按照客观、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评判标准对参评人员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要求专家从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能力、领军作用、突出贡献、优质材料等六方面,对所有推荐人选进行依次评分,每项评价指标均明确了对应分值。我们将取所有评审给分的平均分,作为推荐人选的专家评审得分,并按照得分的从高到低,取前50名作为“四川工匠”候选人。

专家评审后,我们将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向社会公开50名候选人员事迹,建立社会评选通道,号召公众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中的“四川工匠”。我们将对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量进行量化,按照专家评审70%、社会投票30%的比重,对50名候选人进行综合排位,最终确定30名“四川工匠”候选人名单,经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由主办单位举行颁证仪式,对评选出的工匠人选授予“四川工匠”称号,并颁发证书。我们还将邀请全国重点新闻媒体,重点选择具有浓厚行业特色、代表四川水平的“四川工匠”,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宣传,面向全国着重推介四川“匠人”的面貌与精神,突出展示工匠型技能型人才为四川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