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建”助力武胜脱贫攻坚

20.04.2016  14:28

 

古色古香的民国风情大院,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络绎不绝的游客……4月17日,记者来到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满目皆是美景,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已变了模样。

 

我村被评选为‘2015年度四川十大生态乡村’,这一喜讯让我们全村人都为之一振,村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扶贫的支持!”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党支书陆占明激动地说,近年来,民盟四川省委把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作为“挂包帮”扶贫村,通过各界的支持,2014年该村摘掉了“贫困帽”。

 

这只是武胜县借助民盟四川省委定点帮扶县这一优势,传来的捷报之一。近年来,武胜积极争取民主党派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去年创新开展“多党合作·同心共建·脱贫奔康”主题活动,探索出“一党派一品牌一区域一领域一贫困村”共建模式,建立“一领导一联络小组一部门一联络员”工作机制,激发了武胜县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大胆创新,“共建机制”促落地

 

其实,早在2013年,武胜便与省内各民主党派人士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年底,经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中共武胜县委协商研究,决定选择武胜县建设学习实践活动基地。

 

学习实践活动基地正式落户武胜,为武胜脱贫攻坚工作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武胜县委统战部副部长蒋三忠说,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省委领导和专家学者共113批次2500余人次先后莅临武胜,为武胜发展把脉开方。

 

基于此,去年8月武胜把基地共建作为载体,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创新开展“多党合作·同心共建·脱贫奔康”主题活动,探索了“一党派一品牌一区域一领域一贫困村”共建模式及“一领导一联络小组一部门一联络员”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党派一企业一产业一结对”工作模式和“一组长一主任一专家组一贴心人”的党派扶贫创新协作工作机制。

 

据蒋三忠介绍,“一领导一联络小组一部门一联络员”工作机制,即针对每个民主党派成立了一个对接联络小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落实牵头对接工作,并由相应的部门分管领导与民主党派下派干部担任联络员,确保“共建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据了解,在党派扶贫创新协作工作机制中,“一党派”对应“一组长”即民主党派下派挂职干部任组长,当好对口帮扶贫困村致富“引路人”;“一企业”对应“一主任”即民主党派企业家担任荣誉村主任,援建村基础设施等;“一产业”对应“一专家组”即民主党派成员涉农专家组成产业指导小组,指导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及现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结对”对应“一贴心人”即民主党派成员采取“一对一”或“几对一”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

 

各展优势,“多党合作”添活力

 

今年1月,省财政厅青年干部、九三学社社员陈宏高,多了一个头衔——挂职武胜县财政局副局长,并定点帮扶该县鸣钟乡大石村,为该村争取扶贫资金10万元,还联系省上医疗、农业、畜牧专家下乡指导产业规划及开展技术培训,为该村发展提供财力、智力支撑。

 

除了为该村‘量体裁衣’制订帮扶规划外,我还将围绕‘科普工程’扶贫品牌,为大石村发展集智聚力。”陈宏高说,大石村农户收入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缺技术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瓶颈,因此他将发挥九三学社省委的科技优势,增强该村“造血”功能。

 

与陈宏高同一批被安排挂职锻炼的还有6名全省各民主党派优秀人才,其中包括民革省委、民盟省委、民建省委、民进省委、农工党省委、致公党省委牵头选派的优秀人才,他们都发挥各自党派的优势,为对口联系贫困村增强发展后劲。

 

显然,7个民主党派与我县白坪乡凤鸣村、隘口村,鸣钟乡小寨村等7个贫困村建立的定点帮扶制度,并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在充分挖掘民主党派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党派一品牌’活动。”蒋三忠称,虽然活动开展不久,但已在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街子工业园区、嘉陵江生态经济示范带等7个区域和法治建设、教育、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科技等7个领域,打造了“普法工程”“烛光行动”“思源行动”“彩虹行动”“健康行动”“致爱工程”“科普工程”等特色扶贫品牌。

 

选派专家学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策划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派出优秀民主党派干部驻县帮扶发展,组织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自去年以来,全省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和联系广泛等优势,使“多党合作·同心共建·脱贫奔康”主题活动已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在全省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下,武胜县开展63项共建活动,共争取项目资金1.8亿元。各民主党派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体育器材、医疗设备、图书等,举办各类培训16场次,培训教育、卫生、旅游、电商、甜橙、水产等各类人才1800余人次。(广安日报 文伟 闫金强 记者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