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文规范同业存单 10家银行获首批试点发行资格

11.12.2013  10:49
核心提示:  存款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10家银行获首批试点发行资格 中国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道路上又前行了一步。日前,央行发布《     存款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10家银行获首批试点发行资格

中国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道路上又前行了一步。日前,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该办法将于本周正式实施。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活跃了银行之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一方面是在为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前期铺垫

办法要求,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应当于每年首只同业存单发行前,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年度发行计划;自行确定每期同业存单的发行金额、期限,但单期发行金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认为,一般来说,每到年底市场往往缺少资金,央行在这个时候规范同业存单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同业存单的发行,增强了银行同业业务的流动性,为同业之间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办法显示,发行利率和价格等方面,强调以市场化方式确定。该消息对一些风险较高的银行来说,则是一个利空消息,其未来发行的同业存单价格可能会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发行备案额度实行余额管理,这是对各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种控制手段。银行不能随意性很强的发行同业存单了,进而为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奠定安全基础。而未来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才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的核心。”张鸿分析。

同业存单跟储户有无关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李富有表示,对储户直接关系不大,但是,一旦同业存单利率上升,就意味着以后存款利率也将上升。据了解,10家银行获得同业存单首批试点发行资格,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浦发9家商业银行和1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目前各家银行已上报发行方案。据悉,初期银行推出的以短期产品为主。

本报记者胡晓军

背景

同业存款等线下业务恶性竞争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存款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存款利率本身还不具备全面放开的条件,但现在,在银行间市场先推出同业存单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今年以来,监管层一再警示银行间市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的风险,同时也指出存在信息不透明、恶性竞争等问题。为此,央行决定研究通过创新发展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同业存款等线下业务的引导。”

同业存单被视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的先行步骤。按央行“先同业、后企业和个人,先长期后短期”的思路,在同业存单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待条件成熟再推进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不少银行业人士看来,针对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解读

马蔚华:利率市场化银行利润将雪崩

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近日表示,利率市场化,银行利润将出现雪崩。

马蔚华表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首先是盈利受冲击,美国、日本、韩国都有先例。中国利率市场化加快这几年,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不断下降,去年初银行盈利增长速度为30%,但去年下半年增长速度为20%,今年上半年只有百分之十几,这就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现在国内银行资产大约超过100万亿,利差每缩小一个BP就会降低利息收入100亿。假如利差缩小超过120多个BP,现在银行盈利12000多亿可能就没有了。利率市场后,银行利润将出现雪崩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