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合作社+”模式 让农民做“不赔本的买卖”

31.03.2016  18:09

 

多亏海松合作社给我提供了务工的机会,我这留守老人的日子才越过越红火”。3月14日,记者在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羊盘村采访,去年底已摘“贫帽”的65岁村民龙显江激动得说。而就在两年前,龙显江种地连买肥料的钱都没有,是村上“票选”的扶贫对象。

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利州区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率先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和全面实施“1715”扶贫攻坚重大决策,即到2017年,4250户15858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实现脱贫,54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在全市乃至秦巴山区率先摘除贫困县“帽子”的目标。

龙显江所在的羊盘村,是一个位于川东北边远山区的贫困小山村。据该村村支部书记魏仁元介绍,目前全村10个村民小组,346户、1460人,除开外出打工、上学的,剩下的700多人中年纪较大、身体较弱的村民占三分之一。

羊盘村预计2016年底全面摘“贫帽”,时间紧、任务重。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红薯、香菇、天麻三大产业,实现全村65户精准户全覆盖,并辐射其他农户,使贫困群众获得资金、技术、信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解决无发展能力贫困户的增收难题。

产销对接 农民得实惠

自己种的红薯可以卖到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务工”,龙显江介绍说,羊盘村耕地大多属山地黄砂壤,土层较厚,自然肥力较好,历来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以前因为山高路远销路很是问题,自从成立了合作社,当地老百姓再也没为销路犯愁了,真是方便又实惠。去年他种了2亩红薯,收入近万元,还在村支部书记的建议下到海松合作社长期务工,主要从事育苗、跟踪管理、采收等工作,一年下来的工钱有一万余元,加上卖红薯所得,一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现在红薯产量高,品质好,销路又有合作社保证,基本没有什么风险,是不赔本的买卖”,龙显江说,合作社为种植户请来了技术员免费培训红薯种植、采收等技术,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全部收购红薯。苗种钱也由合作社垫付,等到收购时才扣除。

据羊盘村村支部书记魏仁元介绍说,去年合作社在该村收购了50万斤红薯,给当地老百姓直接增收20余万元,同时,还就近吸纳20余人务工。

憧憬未来:扩大规模

一人富那不是真的富,乡亲邻里一起富才是真富”,海松合作社负责人龙海松说,2012年,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他在羊盘村成立了合作社,主要从事红薯粗加工,将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销往该区食品工业园,就去年一年在全市范围内收购红薯100多吨。今年他打算再扩大规模,引进资金、技术进行红薯精加工,带领全村百姓一起致富。

为了确保村民 ‘碗里有饭’,我们要不断努力把‘锅里的饭’做大”,村支部书记魏仁元说起羊盘村的未来信心满满,他说,该村依托海松合作社、香菇种植合作社、天麻种植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红薯、香菇、天麻三大产业。对于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土地、劳力等形式入股。目前,三个合作社共发展社员500余人,流转土地150亩,实现人平增收近万元。

魏仁元说,村上将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增加社员数量,吸引更多能人大户加入合作社,扩大规模,形成抱团效应,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