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支国际救援队成都“合作”

31.08.2014  10:40

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地震演练桌面演练项目在蓉举行

□本报记者 王玉姗

8月30日,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地震演练桌面演练活动在蓉举行,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在内的16支国际救援队参与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的是某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接受国际救援,国际救援队伍抵达当地后进行协调和组织救援的场景。记者跟随参演国际救援队参与了整场演练。

上午9时,演练正式开始。

参演的国外救援队首先来到我国“边检”,办理必要手续。之后,迎接他们的是国际救援队伍的报到咨询中心,这通常由第一支抵达的国际救援队设立,随后移交给联合国相关机构。救援队在这里登记本队人员、物资等信息,并上报自身交通、翻译等需求。

10时左右,国际救援队队长前往联合国设立的现场行动协调中心了解受灾地基本情况,队员携带“物资”进入行动基地。行动基地相当于所有国际救援队的大本营,可以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0时20分,国际救援队负责人在现场行动协调中心进行了首次救援队队长会,并分别接受了分配的救援任务。

接着,各支救援队前往不同的情景模拟屋进行初步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现场行动协调中心。据了解,本次应急演练活动设置了4个情景屋,每个情景屋中模拟了15个工作场地的场景,包括建筑物破坏、人员被困等各种灾情信息。救援队根据灾情提出救援计划,并开展模拟救援。

救援行动全部结束后,各支国际救援队有序撤离。17时,演练结束。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际救援队伍如何开展救援?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灾情发生后,国际救援队伍应该遵守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制定的救援规则,按序进行救援行动,总指挥权属于受灾国。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卢杰参加了多次国际救援行动。卢杰告诉记者,本次演练是真正按照国际救援规则来进行的模拟,“主要目的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协调国际救援队的力量。一方面,当地救援队通过和国际救援队的合作,能够学习更多更新的救援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国际救援队和当地之间,国际救援队之间能够通过努力协调,提高救灾效率,也让当地管理者熟悉国际规则,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新加坡民防部队救援队林仰恩上校告诉记者,救援队在这次演练中学习到了很多,演练能进一步增强和各国协调开展救援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