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是否会“突击花钱”

28.11.2014  10:42
        年末最后两个月近4万亿元财政支出预算未完成
        今年前10个月,全国各级财政支出11.35万亿元,这距离完成全年预算还差26%的进度。年末最后两个月近4万亿元支出预算,其中由地方政府财政支配的有3.4万亿元,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将“突击花钱”?年底为何剩下这样一大笔钱?“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一问
突击花钱”还是“集中花钱”?
        2014年前10个月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4%,年底两个月还剩余一大笔预算,引发了舆论争议。事实上,最后两个月剩下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预算没花的现象,最近6年连续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教授杨志勇表示,过去曾有最后一个月支出预算的25%甚至更多的情形。
        但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指出,如果前几个月预算执行进度大致均匀,最后两个月集中花出去,肯定在形式上属于“突击花钱”。
        赶在年尾把钱赶紧花完,并不一定意味着盲目乱花钱。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乱花钱将面临审计监督。预算中剩余的近4万亿元都是有归属的,支出当年没实现的,按照财政管理制度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如果项目撤销或完成后有节余,预算中的钱还要上交。
        杨志勇认为,与“年末突击花钱”的说法相比,更为客观的提法应该是“年末集中花钱”。执行年度预算的国家大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二问
年底为何剩下这么多钱?
        各级政府为何常常年底剩余大比例预算没花掉?作为管理政府“钱袋子”的财政预算工作又存在哪些问题?
        在2014年15.3万亿元的总财政支出中,高达13.1万亿元的地方财政今年前10个月仅完成支出预算的73.8%。有财政资金最后3个月才下达。广东某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存在的一个原因是,每年地方财政局所做的预算草案报告需要经当年的地方人代会审议通过,而每年的市人代会最晚要在3月份才开。地方人大批准后,预算一般要到二季度才下到各部门。财政部一位知情人士称,根据目前财政制度,地方财政支出中约有一半要靠中央转移支付,但全国人代会开得更晚,中央的钱分下去需更长时间。
        财政资金下拨环节复杂。政府层级过多影响了财政支出进度。一些地方政府预算编制速度慢,并存在不合理、不细化问题。山西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3年初,山西省本级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分别有245.26亿元、254.01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一些地方预算管理能力欠缺,造成财政支出具体执行不力。
三问
突击花钱”有人管吗?
        财政部近年来大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出台多项措施考核政府部门花钱。省区市各级政府也对下属部门“考核”加快花钱进度。
        专家指出,各级政府更应该加大监督年末大量花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前,多地曝出财政资金使用中的乱象,重大建设项目财政资金违规使用、严重超支、绩效不高的问题大量存在。
        杨志勇表示,对财政支出进度也要一分为二地看。有些支出进度过快反而是有问题的,但有些不合理的支出没有执行而造成进度慢,也可理解为一种节约,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八项规定”所约束的政府行政“吃喝玩乐性”等开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韩洁杨毅沉  王存福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