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观察:司法改革重锤齐下 体制积弊迎来破冰

24.12.2013  03:25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司法改革重锤齐下 体制积弊迎来破冰

中新社记者 蒋涛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表述意味着,中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箭在弦上。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直面难题,重锤齐下,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革除“潜规则”,困扰司法改革的体制难题迎来破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3年的中国司法改革中,司法公开成为引领此项改革的突破口。

以数亿人“围观”的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为例,此次庭审在公开范围、时间和内容上均可称典范。2013年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院连续五天通过官方微博对薄熙来案审理过程进行实时播报,先后发布150余条图文兼备的微博、近16万文字,内容详细涵盖控辩双方举证、质证过程及控辩意见等。中国法学会法律问题专家欧斌认为,这场审判不仅发挥了新媒体在司法公开中的作用,提升了公众对政务微博的关注,也让谣言止于公开,让司法审判变得更加透明。

在此后的“北京大兴摔婴案”、“李某某强奸案宣判情况”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中,官方微博播报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1底的“360大战QQ”二审案件公开庭审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以电视直播、广播连线、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直播庭审过程,案件审判公开透明,获得普遍好评。

2013年,司法权执柄者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途径,回应民众对司法进一步透明的呼声。11月21日,最高法官方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同月27日,最高法发布意见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欧斌说,司法公开不是“昙花一现”、“一阵风”,而有着清晰的顶层设计:以司法公开为突破口,实现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促进司法公正。

与此同时,这一年,中国还努力以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被舆论视为司法改革的“历史性一步”,成为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

不仅如此,中国司法在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积极进步还体现在,进一步减少非暴力性犯罪的死刑罪名、明确禁止让被告人剃光头穿号服、确保律师辩护权、回应赞成废除多年来争议不断的“嫖宿幼女罪”等一系列措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欧斌说,这些动作都围绕保障人权这个核心诉求,折射出法治理念不断进步,正能量的积累正带来司法体制整体的更大突破。

如其所言,2013年的法治建设在革除体制积弊方面可圈可点。官方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被视为从体制上保障司法独立的治本之策。

中国司法机关在人、事、财等管理方面长期受制于地方行政机关,饱受诟病的地方司法保护主义、先定后审、联合办案等“潜规则”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负能量,不仅成为败坏司法作风、扰乱司法秩序、破坏司法环境和戕害司法公信力的罪魁祸首,也成为酿成冤假错案的重要诱因。

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15年,解决司法的地方化问题第一次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如是评价此轮司法改革。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认为,选取“去地方化”和“去行政化”两大突破口,重锤齐下,革除沉珂,“确实踩对了点”。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雄心的一部分,司法改革当前仍面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事制度调整等问题,不仅涉及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还涉及与其他党政机关和部门以及地方上的利益平衡。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日前刊文指明司法改革走向,其中提到先将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财物由省一级统一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专门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从现行宪法框架内着手,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新一轮的司法改革力度和范围,都值得期待。”蔡霞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