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司法改革:严惩“老赖” 728万人次被限制购机票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 张尼)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34起、公布749万失信被执行人、全国12万余名法官入额……7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内,以大数据形式将近年来的司法改革成效展现在公众面前。
“立案难”是否得到缓解?
——各级人民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普遍达95%以上
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效数据分析报告》以及“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报告》称,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普遍达到95%以上,上海、重庆、宁夏等地超过98%,直接登记立案的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在会上介绍说,从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量看,2016年较2015年增长了24.67%,2017年1至5月同比增长了11.65%。
从类型上看,行政案件增幅最大,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同比增长35.43%,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同比增长12.70%。
从地域上看,2017年1月至5月,全国新收案件量最大的10个基层法院分别是北京朝阳法院、上海浦东法院、广州越秀法院、北京海淀法院、深圳宝安法院等,除郑州金水区法院外,另外9个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珠三角”地区。
纠正了多少冤假错案?
——2013年来全国法院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34起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现了刑事司法理念和庭审模式的重大突破。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34起。
胡仕浩介绍说,2014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排除非法证据的一审刑事案件共计2765件,重要证人出庭率、侦查人员出庭率逐步攀升。
此外,司法责任制改革,实现了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突破。
改革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签发裁判文书的案件占比达到98%以上,案件层层审批现象得到彻底扭转。
“执行难”如何破解?
——公布749万“老赖” 限制728万人次购买机票
近年来,执行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运用,实现了破解“执行难”模式的重大突破。
胡仕浩在会上介绍说,执行查控系统已与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3家单位联网,覆盖的银行从最初的20家增至3509家。
迄今已公布749万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中728万人次购买机票、274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对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此外,2016年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网络司法拍卖相关规定,明确以拍卖方式处置财产必须采取网络司法拍卖方式,并向社会全程、全面、全网络公开,有利于提升司法拍卖效率和执行财产处置变现率,促使司法拍卖竞买机会均等化、拍卖过程公开化,有效减少拍卖过程中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
法官员额制改革进展如何?
——全国12万余名法官入额
在法官员额制改革方面,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31个高级人民法院和兵团分院、399个中级人民法院、3071个基层人民法院,已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的选任工作,产生入额法官119771名。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共遴选产生367名员额法官。
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员额法官的比例在省级层面控制在中央政法编的39%以内。改革后,大多数省市区员额比例控制在32%至37%之间,为未来员额法官的常态化遴选留出了空间。
胡仕浩介绍说,改革前,全国有近21万法官。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员额法官120138人,这就意味着,将近9万名法官没有进入员额,说明司法体制改革确实是“人民法院的一场自我革命”。
他强调,这一场革命性的改革带来的变化是,法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审判资源得到明显优化,全国法院员额法官几乎都是科班出身。全国法院85%以上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办案一线岗位,真正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有何成效?
——2014年以来采用简易程序审结案件年均增长14.16%
胡仕浩表示,面对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类案不同判”问题,2014年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68件,发布指导性案例55件。
此外,各地高院发布参考性案例3682件,制定裁判指引、类案参考等2681件,有力促进了类案标准的统一。
面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带来的案件压力,人民法院协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有效破解了人案矛盾。
2014年以来,全国采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年均增长14.16%,2016年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分流导出案件153万余件,占当年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13.24%。
2016年全国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的案件量是2014年的135倍,2017年1月至5月又同比增长43.5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