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史家镇污水处理池变油菜地 120万财政资金打水漂

14.04.2014  12:46

水生植物枯萎和长满杂草的污水处理池

原标题: 污水处理池变油菜地 120万打水漂

  从去年洪期开始,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的“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便一直处于停用状态,好几个处理池中都堆满淤泥,有的区域甚至被人“开荒”种上了油菜。

  这个曾投入120万财政资金修建的项目建于2009年,在闲置以前,每年还需付给管护公司28000元的管护费。史家镇党委书记郭志兵说,防洪堤修建、小城镇建设及正在规划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是该系统闲置近一年的原因。而这期间,镇上的生活污水也只能直排进沱江。

  律师认为,政府在上马项目时应有科学论证和规划,不能随意浪费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

   》》》闲置近一年

   乡镇“人工湿地”变油菜地

  “从排污管道流出来的生活污水,蜿蜒流经一片美丽的花园式水塘,经过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等‘人工湿地’植物,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多重吸收,在排水口就已经变成了掬可洗手的清流。”以上,是某媒体原来对史家镇“人工湿地”的报道。

  如今,这片“花园式水塘”已经不能再称为“水塘”。除了高处的一两个池子还有水和水生植物外,其他池子都已经见不到水只能见到淤泥。淤泥中,原有的发挥处理污水作用的水生植物多数已枯死,取而代之的是不知名的杂草和人工“开荒”种植的油菜。

  路过“人工湿地”的罗先生说,从去年涨洪水开始,这里就已经停用了。“你看到那边画的红色标记没有,这个地方修防洪堤要占,多半再也不会用了。”按照罗先生的说法,“人工湿地”旁边的两间房屋,原本是管护人员住的,如今已闲置。

   》》》书记回应

   已经闲置且不会恢复使用

  史家镇党委书记郭志兵,没有否认罗先生的说法,他说史家的“人工湿地”确实闲置了一段时间,并且以后也不会恢复使用。

  至于闲置的原因,郭志兵说是因为史家于去年开始防洪堤修建和小城镇建设,要占用到“人工湿地”的土地。“市中区的‘人工湿地’是统一交给一个公司管护的,去年那个公司也说了,他们清了淤之后,我们修防洪堤又要影响,所以只能这样(停用),没有办法。

  按照郭志兵的说法,从2009年史家镇“人工湿地”开工建设,到去年洪期停用,每年洪期的那几个月,“人工湿地”都无法使用。“每年洪期都不能用,因为洪水一来水位很高,把生态湿地都淹了。每年洪水过后我们都要重新清一次淤。

   将建污水处理厂 闲置期间为直排

  “这个‘人工湿地’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它建在场镇中间,实际上只处理了场镇上半截的生活污水,下半截的无法收集。”郭志兵说,还有两个月,史家镇的防洪堤应该就会竣工,但竣工后,“人工湿地”仍不会恢复使用。“正在规划、申报项目,史家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解决整个场镇的污水问题。下一步想把污水处理厂建在场镇的最下游,只有这个地方才能把所有场镇污水都收集完。

  而在这近一年期间,镇上的污水是如何处理的?郭志兵承认,污水处理池停用后镇上的生活污水是直排,但他也没办法,“因为镇上现在的重点工作都围绕小城镇建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