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民进党若分不清大陆愿倾听什么将酿悲剧

13.08.2014  18:37
图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左)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右)握手致意。(中国时报系资料照片)

  中新网8月13日电 台湾《旺报》13日社评文章称,2014年是两岸关系转折年,是出现重要变化的一年。分析指,民进党必须清楚认识到,大陆愿意倾听、珍视的是“台湾意识”、“乡土意识”,绝不是扭曲变质的“台独意识”、“台独主张”,区分不了这点,将会是民进党的悲剧,更是两岸关系的灾难。

  文章摘编如下:

  年初,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大陆首次正式会面,普遍认为是开启了新阶段,而张志军对台湾的回访,则是“为两岸政治商谈提供了一个新平台”,这当然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大事,在张志军来台期间,民进党未出面领导街头抗争,也算释出某种正面讯息。

  另一方面,习近平所阐述的“两岸一家亲”思路越来越明晰,越来越丰富,成为大陆新一代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大陆研究台湾问题的前辈学者章念驰撰文指出,习近平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岸一家亲”关系,“这绝不仅仅是温情的喊话”,不是“客来客往的酬言”,而是一种“共同家园意识”,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两岸一家亲”就是要强调两岸关系是同命运共呼吸的关系,“两岸同胞命运与共”,所以“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办好”。也因此,两岸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创双赢。

  基于这种对“共同性”的强调,对大陆来说,两岸关系不再是“你来解决我或我来解决你,更不是你来吃掉我或我来吃掉你”,从这样的基础出发,也才有习近平所说的:“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理解台湾民众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大陆对台思维的调整搭配两岸张王会的推进,本来是个空前的、大好的契机,让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解决历史的、政治的难题开创了极大的新空间。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部分学生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活动)的爆发,却让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量。

  面对这样巨大的变量,大陆无疑正在进行密切的观察、思索和因应,而两岸的作为终将影响两岸的大局势,是前进、是倒退,是平顺,是崎岖。

  长期以来,面对两岸关系与“统独”思辨,民进党始终在一个不断摆荡、自我矛盾,又自我设限的状态。一方面,民进党人知道、也表示民共之间没有历史情仇,应该更没有包袱,能够顺利交往,另一方面,始终有相当数量的民进党人固守“台独”基本教义,将两岸和平发展解释为国共连手“卖台”,抱持着民共对抗、蓝绿恶斗的心态。

  前台湾“安全会议”秘书长苏起撰文指出,两岸关系诸要素中最关键的还是“政治面”。

  民进党反对“九二共识”,挑战“不独”立场,曲解、操弄“台湾民心”,无意确立、巩固“两岸互信”,更期盼“国际因素”牵制两岸关系进展,至于“两岸实力对比”,则是民进党故意漠视或者看轻的。可以说,在两岸政治和解对话的基础上,民进党都扮演着“对抗者”、“破坏者”的角色。

  如前所述,国民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信念坚定、方向明确,大陆面对两岸关系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不但已经明确认识,并且已经在思维上、政策上做出了更大幅度的自适应。如果民进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依旧不抛弃“对抗思维”,还片面期待一旦重新执政,大陆会对“台独”主张退缩让步,那将是严重的误判,冲击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民进党必须清楚认识到,大陆愿意倾听、珍视的是“台湾意识”、“乡土意识”,绝不是扭曲变质的“台独意识”、“台独主张”,区分不了这点,将会是民进党的悲剧,更是两岸关系的灾难。

(原标题:台报:大陆愿倾听什么?民进党若辨不清将酿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