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未来CBD叫秦皇寺 秦皇寺因何修建?

22.07.2015  16:28

  秦皇寺今后的发展与天府新区密切相连,梳理考证清楚秦皇寺的历史渊源,不仅是对历史敬畏的态度,同时也将赋予天府新区一笔新的历史财富和文化内涵。

  “一城、一区、一带”建设是天府新区近期的规划建设重点,其中“一区”即秦皇寺中央商务区,这里将成为天府新区的“心脏”。

  “这名字好霸气!”天府新区规划正式公布后,有的网友们如此评价,接着便问:“为什么新区未来的CBD叫‘秦皇寺’ ?

  简单回答,因为中央商务区规划所在地本就位于正兴镇秦皇寺片区。那么,“秦皇寺”之名最初又是缘何而来、因何修建呢?

   秦始皇崇拜

  根据《三国志》、《长安志》等史书记载,三国以前就开始修建秦始皇祠庙。在四川地区,目前已知最早记载秦皇寺的地图是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董邦达彩绘《仁寿县图》,其上清楚地注明“至秦皇寺壹百陆拾里至华阳县界”,证明早在清乾隆时成都天府新区所在地历史上就已有“秦皇寺”这个地名。

  据《长安志》和《类编长安志》的记载,秦始皇庙、秦始皇祠至迟在唐代就已存在,北宋初年太祖即命杨昭俭、孙崇望二人重修了秦始皇庙,由皇帝亲自指派官员修建,表明了官方对秦始皇庙地位的认可。

  上文提到的秦始皇庙、祠,其修建或因秦始皇陵所在,或因秦始皇巡游所过,后世为了纪念而修建。但天府新区的秦皇寺与上述地区都不一样,缘何会修建秦皇寺纪念秦始皇呢?

   川主信仰

  持“川主寺”这种说法的主要是双流县当地文史专家王泽枋先生,他认为秦皇寺就是川主寺,是为纪念李冰而修建的庙宇。川主信仰是巴蜀乃至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信仰。对于川主信仰的定义目前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以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形式,流传于四川地区并扩及西南和江南若干巴蜀移民聚居地的一种文化现象”。李冰父子在之后历朝历代被多次加封,是政府认可的正祀,李冰父子是“川主”的说法也随着千百年来的祭祀而深入人心。

  如果秦皇寺就是川主寺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四川地区源远流长的川主信仰为秦皇寺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土壤;明代万历时期川主寺庙的兴建热潮直接促使了秦皇寺的修建;清代雍正时期再度加封李冰,再一次的川主寺庙兴建高峰促成了秦皇寺的重修。但是这仍不能解释秦皇寺因何而得名。

   秦氏家族兴衰

  如果秦皇寺的性质是川主寺,为何不直接起名川主寺、川主宫、川主庙,而要叫“秦皇寺”这看似毫不相干的名字?

  据考证,正兴镇曾存在两座秦皇寺,当地人习惯称呼为老、新秦皇寺。这也验证了县志建于明代、雍正年重修的说法,只是重修并不是在老秦皇寺原址上,而是在距其1.5华里的位置重建了一座秦皇寺,位于往仁寿县方向右边的下场口,与老寺并存。当地百姓还提到新庙是当地望族秦家人所建,供奉秦始皇是以秦皇为先祖,取名秦皇寺有崇拜祖宗、炫耀家族势力之意。

  这样的说法是否可靠呢?秦家人以秦始皇为祖先在今天看来很难理解,难道他们不知道秦始皇姓嬴吗?这就牵涉到秦姓的得姓源流。

  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秦氏。”秦、嬴二姓同源,所以华阳秦氏建庙祭祀秦始皇以光耀门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除了重修秦皇寺,秦家人还修建了济孤庙、龙王庙,那么秦家人为何会热衷于修建寺庙呢?

  在中古社会,寺庙与地区的发展密不可分,“寺庙都在前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对普遍具有信仰的古人而言,生活在一个没有神圣保障的城市中应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寺庙除了是信仰的宗教场所,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如此一来,秦皇寺得名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秦皇寺的前身是川主庙,在清中期四川地区修建川主庙的热潮中,当地秦氏家族凭借家族势力介入了寺庙的重修,将川主庙变为纪念先祖秦始皇的秦皇寺,借此扩大家族影响力。秦皇寺虽然已经毁废不存,但我们可以窥斑见豹,通过秦皇寺与秦氏家族的兴衰,探讨清代地方望族乡绅如何借助修建寺庙的活动介入地方政治、经济活动,更加细致地理解当时地方的权力运作和较量。(李勇先 蒋振泽)

  (李勇先,成都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蒋振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